第184部分(第1/4 頁)
畢竟大明海岸線之長舉世罕見。遼東、天津、山東、浙江、廣東、福建每一處都能下海,難道每一處都設立市舶司收稅?即便真的在每一處設立市舶司,那麼以怎樣的方式收稅?
是按船收稅還是按照貨物多少收稅?
“老臣是支援全面開海禁的,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
張居正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臣以為可以在一處先開試點。”
萬曆皇帝極為失望的道:“月港不是已經做過試點了嗎?”
“老臣的意思是以一省為試點。”
萬曆帝這才稍稍打起興致,追問道:“元輔先生以為在何處試點?”
“無非福建、廣東、浙江三地擇其一。”
對此張居正也是做過一番深入研究的。
在他看來,這三處各有優勢,但共同點都是利於海貿。
尤其是廣東、福建,下南洋十分便捷,最適合做開海試點。
“老臣覺得廣東最合適。”
“為何?”
萬曆帝一臉茫然。
“因為陛下在此設立了海防道啊。”
張居正解釋道:“在別處開海禁試點,即便開始收稅也缺乏人手。可廣東不同,此處有海防道,寧修前不久就募兵數萬人,足以完成收稅之舉。”
“哦。那便在廣東試點吧。全省之內放開海禁!”
萬曆皇帝大手一揮便定下了一件大事,彷彿他真是說一不二的千古一帝,而不是一個被皇太后禁足在乾清宮的傀儡皇帝。
“朕覺得便按照船頭收稅好了,這樣直觀便捷。”
萬曆皇帝甚至連收稅方式都想好了,他揹負雙手踱起步來,過了良久點頭道:“一艘船按照四十兩來收,這樣一年怎麼也能賺個幾十萬兩。陝西、河南的賦稅不就有著落了嗎?”
張居正直是驚了。
他不曾想皇帝陛下繞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最終還是繞回到這裡。
“這個。。。海稅之事猶未可知,而且老臣覺得僅靠廣東一地不一定能夠收到這麼多賦稅啊。”
張居正可不打算冒險,萬曆皇帝聞言面色立刻拉了下來。
“元輔先生難道要眼睜睜的看著陝西、河南的百姓餓肚子嗎?難道要看著朕做個不疼惜子民的無道昏君嗎!”
張居正有些愕然。他想不到萬曆皇帝會把話說的這麼重。再怎麼說他也是為了皇帝好啊。
“陛下,若陛下執意如此也不無不可,但前提是保證廣東海稅能填補上陝西河南夏稅。”
張居正還是不肯鬆口。雖然他知道海貿利潤豐厚,但對於能收多少稅還是心裡沒底的。
要是他現在答應了皇帝,將來廣東收的海稅卻不能填上窟窿,那朝廷可就得勒緊褲腰帶了。
“朕。。。朕答應元輔先生就是。”
萬曆皇帝終究還是嘆了一口氣服了軟。
“那即刻便頒旨吧,在廣東開海禁!”
。。。
。。。
對於突然前來一名傳旨的太監寧修是很驚訝的。
因為前不久才有一名太監來到香山縣傳旨。在那道聖旨中,寧修被授予廣東海防道按察使的官銜,全權負責廣東水師編練事宜。
那麼在時隔不久後,皇帝陛下為何又下了一道聖旨?這道聖旨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寧修還來不及想這些,他急忙命人設香案接旨。
待他跪倒後,那太監便取出聖旨朗聲唸了起來。
寧修聽的很仔細,聖旨的大概意思便是要在廣東全省做試點開海禁,對下海船隻收取賦稅。
皇帝陛下的意思是一艘船收取白銀四十兩。
這當然不是一個多麼好的選擇。因為商賈們可以鑽空子把船造的大一些。
可萬曆皇帝顯然沒有意識到這個漏洞,作為臣子寧修又不能在聖旨剛剛降下後就提醒。
看樣子只能等過些日子找個機會上疏向皇帝陛下提醒一下了,就說廣東的商人把船隻造的越來越大,按照船頭收稅容易被這些奸商鑽空子。
寧修知道萬曆皇帝是出了名的貪財,不然歷史上他也不會派出那麼多太監去收礦稅瓷稅,更不會徹底放開全國海禁。
這麼一個貪財的人自然不會允許商賈把他當傻子耍,不老實交稅。
寧修只需要一段時間,讓商賈們自己暴露,再讓萬曆皇帝看到他們的醜態。
不過寧修記得萬曆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