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1/4 頁)
寧修點了點頭。
一條鞭法實行之後,農稅改為統一徵收銀兩。
這個做法有一個弊端,那就是農民手中不會有大量的存銀,銀子都在地主商賈的地窖裡,尤其是東南沿海的商賈,因為接觸到海貿,會吸納大量的白銀。
農民為了湊齊銀子不得不去把糧食賣給這些商賈。
無商不奸,這些商賈佔據主動自然會趁機壓價。
往往越是豐收的年份糧價被壓得越低,農民的血汗就這麼被奸商侵蝕了。
張相公的這個改革初衷是好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被底下的人利用了漏洞大肆斂財。
寧修覺得有必要就這事和張相公好好聊聊。以他現在戚家女婿的地位,張相公還是會聽一聽的。
“老伯,今年的秋稅都湊齊了嗎?”
“湊齊了。今年孩子們出海兩趟,賺的錢夠了。”
寧修嘴角微微抽動。
農稅和出海有什麼關係?敢情這老伯的意思是他們用出海賺的錢來填補農稅的缺額?
“咳咳,你們出一趟海能賺多少錢?”
“一次最少幾百兩吧。”
“一年的收成換些銀子有多少?”
“最多幾十兩。”
嘶!
寧修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
出海賺的是種田的十倍還多,還有哪個會願意種田?
“老伯,咱這村子裡如今出海的年輕人多不多?”
“怎麼不多?基本上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出去啦。在這村子裡的除了我這樣的老骨頭,就是婦孺,都是出不去的。”
寧修神色一黯,想不到在大明朝也有留守老人兒童。
“這樣的話,農忙的時候你們忙得過來嗎?”
“忙不過來也得忙啊,有時候把孩兒們叫回來幫忙。若是他們實在回不來,便鄉親們互相幫襯一二。”
寧修搖了搖頭不再多說什麼,扭身朝村口走去。
那些隨行的縣衙官吏見縣尊又折了回來直是大吃一驚。
“縣尊,不往村子裡走了嗎?”
一個小吏小心翼翼的問道。
“不了。”
寧修擺了擺手道:“回縣衙吧。”
他想要見到的東西都已經見到了,繼續留在這裡還有什麼意義?
卻說寧修回到縣衙之後,立刻就把縣丞黃似道叫到了身邊。
黃縣丞直是有些發懵,當得知縣尊叫他是為了收秋稅之事,更是頭痛不已。
“黃縣丞,本縣方才出城去了一趟桃源村,你猜看到了什麼?”
寧修淡淡問道。
“下官不知。”
黃縣丞眼珠子轉了一圈,給出一個最為穩妥的答案。
“本縣看到的是村子裡只有老人和婦孺。青壯們都出海了。”
“這。。。。。。”黃似道頓了一頓,解釋道:“縣尊有所不知,咱香山縣位置特殊,出海十分方便,大多是去南洋的。這出一趟海賺的頗多,故而青壯們都願意出海。”
寧修皺了皺眉,他當然知道這些青壯出海是為了獲得經濟利益,這不需要黃似道解釋。
“本縣的意思是,這種情形官府以前知情否?難道就沒有制定一些措施嗎?”
黃縣丞苦笑一聲道:“官府自然是知道的,可能怎麼辦?總不能禁止這些青壯出海吧?”
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可寧修既然來了,自然不能坐視這種情形不管。
他咳嗽一聲道:“隆慶開海之後,大明允許民間走海,可也僅僅限於月港一地。香山縣什麼時候成了開埠地了?”
“這。。。。。。”
黃縣丞立時懵了。
他當然知道大明開海只有月港一地,可各地私港無數,走私海貿的船隊數不勝數,怎麼可能禁絕?
再說,這些商隊走私海貿,也會奉上一筆十分豐厚的孝敬銀子給官府,黃縣丞這樣的一單能拿幾百兩,可比一年的俸祿還要多,何樂而不為?
黃縣丞以為寧修不知道其中的道道,耐心的解釋道:“縣尊,各家走海貿的海商都會按規矩給縣衙送來孝敬,您這裡也有一份。。。。。。”
他以為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寧修便會上道,然後成為自己人,靠著走私海貿大賺一筆。以前的數任縣令都是這樣的。
誰知寧修怫然大怒,一拍桌几吼道:“黃似道,你把本官當成什麼人了?”
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