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怎麼可能做一千張呢。便是我和你娘一起來做,也不過能做個兩三百張。主要是我們還得蒸饅頭,能用的時間太少。”
寧修聽到這裡直翻白眼。蒸饅頭?那才能賺多少錢。放著手抓餅這種拳頭產品不去推廣,在蒸饅頭這種事情上耗費時間,難怪老爹這麼些年來賺不到大錢,只能勉強餬口。
“爹,那如果不蒸饅頭,全力來做手抓餅,您和娘能做多少張呢?”
“不蒸饅頭?”
寧良愣了一愣,思忖了片刻道:“四五百張總是沒什麼問題的。”
寧修長出了一口氣。
四五百張手抓餅也不算少了。一天能賺八百文,一年下來也能賺個三百貫錢。
“不過,如果生意好了,我可以僱一些人來做這手抓餅,一天做個幾千張也不是問題。”
寧良嘴角微微上揚,笑聲道。
寧修連連擺手道:“萬萬不可啊。咱們寧可少賺一點,也不要去僱傭外人來做餅。”
手抓餅本身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製作方法稍稍有些複雜罷了。
如果就這麼輕易把製作方法透露出去,難保別人不會偷學仿製。
在這個沒有專利可以申請的時代,一旦被人做出仿製品,原有產品就會受到很大沖擊。
手抓餅又是個沒有太大價格空間的產品,打價格戰絕不是寧修想看到的。
雖然出現仿製品是遲早的事,但寧修希望仿品出現的越晚越好。
“修兒是擔心這手抓餅的製作方法被人偷學了去。”
老孃寧劉氏笑著解釋道。
寧修撓了撓頭道:“還是娘懂我,一年三百貫利潤也不少了。”
寧良連連點頭:“不少,當然不少了。”
三百貫錢,寧良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
一想到自己只要奮鬥一年,就能賺到三百貫錢,他就跟吃了蜜似的心裡甜滋滋的。
寧劉氏欣慰的拍了拍兒子的肩膀,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
手抓餅只要大賣,兒子就可以安心讀書。
富貴人家的孩子含著金湯匙出身,自然可以混吃等死快活一輩子。即便紈絝一些,家大業大也足夠他們敗得。
但窮苦人家的孩子要想出頭,唯有科舉一條路。
縣府院、鄉會殿。
要想舉業有成,就得一關關的闖過去。
真要是能在大比中殺出重圍,登天子堂,那這輩子便徹底轉運了。
跟著他爹做手抓餅蒸饅頭?那有個屁前途。
別看現在賺的多,官家真想拿捏整治寧家,有的是辦法。
有道是破家的縣令,滅門的知府。
在權力面前任何的財富都是虛無縹緲的,唯有手中握有權柄亦或是朝中有人做官,才能過的心安。
吃完晚飯,老爹和老孃去收拾碗筷,寧修則是返回自己的房間讀書。
他是縣學生員,照理說應該每日去縣學點卯進學。不過萬曆年間的公學氛圍已經大大不如明朝初年。生員們只要和教諭搞好關係,甚至可以不去縣學進學而去四海遊歷。只要在科試時返回原籍參加考試即可。
故而寧修不急著回縣學,對他來改善家境才是當務之急。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放棄讀書了,改善家境的同時也可以在家自學嘛。
作為歷史愛好者,寧修自然清楚科舉在大明意味著什麼。在這個八股取士的年代,一個讀書人沒有功名就和廢人沒有分別。
雖然他掌握了許多有用的資訊,可以搞出很多發明來。但如果手中沒有權柄,也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故而這書還是要讀的,且必須要讀出一個名堂。
錢要賺,書要讀,一個都不能少!
好在寧修擁有原先小秀才的全部記憶,對基本的四書五經,朱子集註都瞭然於胸。加之寧秀才的八股文寫的也很好,算是小有天賦那型別,寧修再多多努力中舉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寧修坐在書桌前平復了一番心情,翻開四書集註來看。
所謂四書集註指的就是《朱子集註》,朱熹他老人家給《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都做了註解。科舉考試題目多擷取自四書中一句,但要承題破題就要從朱子集註的角度來,絕不是你想怎麼寫就能怎麼寫的。
寧秀才是上等天資,基本功也很紮實。
眼下寧修要做的就是化繁為簡,化零為整。
只有整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