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 頁)
讓京官們羨慕死。
在京師莫說賀御史這樣的芝麻小官,便是三四品的大員也就是個屁。
天子腳下大官豪戚多如牛毛,除非是六部尚書、閣臣這樣的絕對大佬,有幾個能挺直腰板的?
便是六部尚書、內閣大學士在皇帝陛下面前還不是得卑躬屈膝?
哦,張閣老可能是個例外,但除了張閣老之外的所有京官幾乎都是活的憋屈。
而在地方,一個區區七品的縣令就能享受到眾星捧月般的待遇,真是羨煞人也。
縣衙六房仿自朝廷六部,也是吏、戶、禮、兵、刑、工一應俱全。
小吏在左,衙役在右分班而列,不和朝會時文武分列一模一樣嗎?
說一句大不敬的話,這排衙簡直就是模仿的上朝的場景嘛。
一想到這裡,賀御史的妒火便蹭的燒起來了。
好嘛,大家都是七品官,你可以作威作福,眾星捧月。老子卻得夾起尾巴做人。
這回好不容易來到地方巡查,你又恰恰是向遼王行賄的重要人員,不弄你弄誰?
要怪就怪你太跳了吧。
。。。。。。
。。。。。。
第一百八十六章 劍指玻璃(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寧修回到家後便把自己鎖在屋裡。
二老以及七郎、十郎都不知道寧修在做什麼。
寧修當然不是在溫書。
距離鄉試還有一段時間,而且年關將近他也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還分秒必爭。
他在開展製作玻璃前的準備工作。
作為一個化工博士生,玻璃的製作工藝自然瞭然於胸。
只不過受限於條件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玻璃製作出來。
但現在他已經有了製作水泥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再製作玻璃就變得很簡單了。
眾所周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鈉、矽酸鈣、二氧化矽,是這三者的熔融物。而要製備玻璃,需要有純鹼、石灰石和石英砂。
純鹼和石灰石就不必說了,市面上就有出售的。至於石英砂要想得到則要費上一些力氣了。
寧修知道明代就已經有用石英砂鑄造的佛像,故而石英砂在明代肯定是有開採的。但他發現在市面上並沒有賣石英砂的商戶。
透過幾番打探,他才得知一般石英砂的開採都是由官府出面負責的,一般民間很難接觸到。
這一點倒不難辦。憑藉他和李知府的關係,得到授權許可開採石英砂並非沒有可能。
只要有了這三種東西,就可以正式開始製作玻璃。
玻璃的製作工藝基本分為幾步。首先要將原料進行預加工。石英砂、純鹼、石灰石混合在一起進行粉碎,並進行除溼確保原料的乾燥。
這一步很簡單在寧記作坊就可以完成。
接下來是將玻璃原料進行溶制。把這些混合原料送入窯內進行高溫加熱,在一千六百多左右的高溫下,透過複雜的化學反應,便可以得到液態玻璃。
寧修製備水泥的時候曾經在自家作坊裡立了一口窯。但那個窯爐的最高溫度在1200度到1400度之間,無法達到玻璃燒製要求的1600度要求。
寧修還得把上次給他搭窯立窯的師傅再叫來,幫他重新搭一個新窯。
眼下看來,想要一窯多用,同時製作水泥和玻璃是不可能了。
別看只有兩百度的溫度差距,但卻關乎到能否成功製備玻璃。在這件事上,寧修不想冒險。
重新立窯,窯口的朝向,搭窯的方式角度都會不同,這個工作不完成其他的事情也就無從開展。
完成了玻璃的溶制接下來便要成型了,這一步十分關鍵,玻璃的品質如何全看成型步驟。
通常是按照需求把液態玻璃倒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具中,讓其變成需要的形狀,如各種酒杯酒瓶、以及玻璃窗等。
最後還要對成型的玻璃進行熱處理,透過退火、淬火改變玻璃的結構狀態。
製作工藝寧修瞭然於胸,現在唯一的難點就是溶制和熱處理環節。
國人早在商周時期就意外的製出了琉璃。據傳是製陶匠人在燒陶時意外所得。
但國人燒製的琉璃十分易碎,且不耐熱不耐寒,比起近代燒製的玻璃確實差了不少。
琉璃有這些缺點就是因為國人不能掌握好溶制和熱處理這兩個環節。
如果寧修不能在這兩點上進行突破,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