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打扮得無可挑剔,一張沒有表情的臉冷漠得像佛像一樣。他的表現儼然一個精明決斷的以短期收益為目的的選股高手,在各只股票當中遊刃有餘,來去自由,他與它們的關係絕不似婚姻或者哪怕試婚,而更像是一個與戲子混在一起的浪子……
1
1961年出版的《韋氏新國際詞典第3版》(Webster誷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將“go…go”定義為“發現於菲律賓的一種藤蔓”,或者,指“班圖人”。1966年的《蘭登書屋英語詞典》(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擯棄了這些生僻的語義,在“go…go”詞條下注明參見“a gogo”,後者被定義為“隨心所欲;內心的滿足;豐富熱烈(多用於舞蹈表演、迪斯科舞蹈等的名稱)”。1969年出版的《美國傳統英語詞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則提供了這一詞條最古老和有學術意義的來源。它說,“a gogo”意思是“快而活潑地;自由地。主要用做副詞:活潑地跳舞(dancing a go…go);也可用做形容詞:活潑的舞蹈(a go…go dance)”。它進一步解釋說,這個短語來自法語,在法語中的意思是“快樂地”,有可能源於古法語的“gogue”一詞,意思是歡樂或喧鬧,由它派生出英語(最早是中世紀英語)中的“agog”一詞。
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某個時候,大概是1965年底或1966年初,這個短語在美國獲得了一種含義,但直到它所描述的現象結束以後,這一含義才為字典所收錄。“go…go”一詞開始特指股票市場中的一種操作方式,當然,這是一種自由、迅速、靈活,有時候甚至摻雜著喜悅、快樂和喧鬧的方式。這種方式的特點是迅速買進賣出大宗股票,專門賺取快速利潤,特指一些共同基金的操作方式,而這些基金此前從來沒有以如此自由、快速、靈活的方式對任何事物進行過操作。
這種投資情緒和操作方式似乎首先誕生於美國信託公司的發源地波士頓。在美國,為其他人代管資金的行業開始於波士頓這個美國直至南北戰爭結束時的金融中心。信託的初衷是儲存資本,其本質是保守的,它在波士頓所吸引的從業者也是如此。約翰·P·馬昆德(John P。 Marquand)的小說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在波士頓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代表最無懈可擊的正直和莊嚴的受託人形象:銀白色的頭髮梳理得很整齊,但又不是過度整齊;藍色的美國人的眼睛一眨不眨,至少在工作時間是這樣;皺紋從鼻子延伸到嘴角,形成令人信賴的幾何等腰三角;嘴唇只在每天設定好的時刻沾酒,而且以精確的對身體有好處的劑量;打扮無可挑剔(衣著上最誇張的舉動是系一個小巧、整潔的蝴蝶結),只有一個明顯的瑕疵—他在整個成年生活中只戴同一頂灰色的扁帽;他每天的必修課如此有助於養生,以至於他的生命很少會在85~90歲之前結束。
然而,波士頓的受託人並不缺乏想象力。他是外向的雅典人,而不是經常被誤認為的內向的斯巴達人。早在1830年,馬薩諸塞州高階法院的塞繆爾·普特南(Samuel Putnam)法官曾寫下了著名的觀點:
人們唯一能要求受託人的是,他能夠保證行為的忠誠和良好的判斷力。他應該觀察那些謹慎、思慮周詳和富有智慧的人是如何管理事務的,不是看他們如何投機,而是看他們如何永久地保住資金,學會考慮收入的可能來源,以及投資資本的安全。
這種源於波士頓的“審慎原則”是信託法的一次重要法律自由化,並且是一項生命力持久的原則,直到近一個半世紀之後,它仍然是受託人信奉的基本準則。1924年的波士頓是美國投資管理業另一次劃時代創新的發源地,在這裡誕生了最早的兩家共同基金,馬薩諸塞投資信託基金(Massachusetts Investors Trust)和道富投資公司(State Street Investing pany)。二戰後,一個名叫愛德華·克羅斯比·約翰遜二世(Edward Crosby Johnson II)的波士頓人在比肯山麓默默無聞而又漫不經心地開創了冒險投資文化的先河。
雖然從來不是職業受託人,但約翰遜基本上就是典型的波士頓受託人的化身。20世紀60年代,他正好60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