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2/4 頁)
青山,渾如蓬萊間。
此篇以麗筆描繪了春日西湖美景。首句,“橫湖十頃玻璃碧”,寫水。“十頃”寫水域之寬,“十頃玻璃”化用歐陽修《採桑子》“十頃波平”、“無風水面琉璃滑”詞意,突現了水波不興平如鏡的景觀。一個“碧”字,描繪了水的清澈碧透。此句寫水,同時也暗示了這是個風平浪靜的好日子。“畫橋百步通南北”,寫橋。“畫橋百步”揭示了橋小而色彩斑斕,“通南北”交代了走向。“沙暖睡鴛鴦”寫在風和日麗中,鴛鴦的悠然自得。取歐陽修“鷗鷺閒眠”(《採桑子》)的意境,此句寫禽,卻暗示了人的悠閒恬然的心境。“春風花草香,”寫花草,此處用白描手法,描繪西湖岸邊美景。
上片詞人以生花之筆勾畫出了:十頃碧波,明如玻璃,小小畫橋,橫貫南北,細暖沙面,閒眠鴛鴦,春風吹拂,陣陣花香。這真是一幅清新優美的畫面。詞人在此寫了五種事物:碧水、畫橋、鴛鴦、春風、花草,有有生命物,有無生命物,但都是靜靜的,柔和的,表現了一個清幽靜謐的境界。在這畫面上沒有人,但在這碧水、畫橋、鴛鴦、春風、花草的描繪中,處處蘊含著人的閒適、歡愉之情,此乃景中情也。
下片人物進入畫面,“閒來撐小艇”,一個“閒”字,寫出撐小艇者乃是悠閒自在之人。她盪漾在十頃碧波之上,多麼愜意!“劃破樓臺影”一句,既寫出岸上的樓臺景觀,又寫出小船盪漾在岸邊將樓臺倒影劃破的情景,同時描繪了湖水清澈澄明,與上片的“玻璃碧”相呼應。這種一石三鳥的手法,顯出詞人的功力。“四面望青山,渾如蓬萊間”,這是詞人盪漾在碧波間的所見所感。上句寫所見,下句寫所感,“蓬萊”指蓬萊仙島,是古代傳說中的三仙島之一。從古以來,關於蓬萊的許多仙話,故而詞人用“蓬萊”二字抒發了飄逸出塵的思想感情。
《菩薩蠻》又句“菩薩鬟”、“重疊金”、“子夜歌”、“花間意”、“花溪碧”、“晚雲烘”等。計六體,有四十四字、四十八字、五十四字者,雙調,有押平仄聲韻者,有押平聲韻者。本篇四十四字,雙調,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它句句押韻,聲調和諧宛轉,富有音樂感。語言風格清新流暢,色彩明麗而不嫵媚,字精句煉而少斧鑿痕跡。王國維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人間詞話》)本詞字裡行間充溢著詩情畫意,景與情巧妙結合,創造了一個優美超逸的境界,讀之令人心曠神怡。(趙慧文)
沁園春
劉將孫
流水斷橋,壞壁春風,一曲韋娘。記宰相開元,弄權瘡痏,全家駱谷,追騎倉皇。彩鳳隨鴉,瓊奴失意,可似人間白麵郎。知他是:燕南牧馬,塞北驅羊。啼痕自訴衷腸,尚把筆低徊愧下堂。嘆國手無棋,危塗何策,書窗如夢,世路方長。青冢琵琶,穹廬笳拍,未比渠儂淚萬行。二十載,竟何時委玉,何地埋香。
這是一首喪亂詞。
詞作於公元1296年。詞前原有一序,雲:“大橋名清江橋,在樟鎮十里許。有無聞翁賦《沁園春》、《滿庭芳》二闋。書避亂所見女子。末有,‘埋冤姐姐’、‘銜恨婆婆’語,極俚。後有螺川楊氏和二首。又自序生楊嫁羅,丙子暮春,自涪翁亭下舟行,追騎迫,間逃入山,卒不免於驅掠。行三日,經此橋,睹無聞二詞,以為特未見其苦,乃和於壁。復雲:觀者毋謂弄筆墨非好人家兒女,此詞雖俚,諒當近情,而首及權奸誤國。’又云:‘便歸去,懶東塗西抹,學少年婆。’又云:‘錯應誰鑄’,皆追記往日之事,甚可哀也。因念南北之交,若此何限,心常痛之。適觸於目,因其調為賦一詞,悉敘其意,辭不足而情有餘悲矣。”清江橋,在江西清江縣樟樹鎮,為交通要衝。丙子,即公元1276年。這年春天,元兵攻陷臨安(今杭州),江南大被劫掠。
從序中可以看出,詩人在這首詞中,以深厚的同情,追述了二十年前發生在此地的一幕悲劇:一群弱女子,被元兵擄掠蹂躪的慘狀。詞中,作者對擅權誤國的權臣痛予譴責;對受難者的命運,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上片描繪當年一群女子被元軍擄掠、蹂躪的情形。
一開頭就寫出了元兵入侵時,清江橋畔的慘狀──“流水斷橋,壞壁春風”。一曲韋娘”即杜韋娘,唐歌女名,後為唐教坊曲名。唐劉禹錫有贈李紳歌妓詩“春風一曲杜韋娘”,這裡借指當年那些落難女子。“記宰相開元,弄權瘡痏,全家駱谷,追騎倉皇。”這裡用了兩個歷史典故:一是“宰相開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