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李白所形容的楊玉環那樣神仙般美麗風姿,作為上片實寫其人之美的補充。雲雨習用,而“雨”以“潤”來形容,“雲”以“溫”來形容,則化臭腐為神奇,其人性情之好,愛悅之深,由此兩字,都可想見,且與上文“蘭情”關合。但這敘述兩相愛悅的幸福的句子“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雲溫”,卻以“誰知道”領起,以“苦驚風吹散”收束,就全部翻了一個面。驚風吹散了溫潤的雲雨,正如意外的事故拆散了姻緣,通體用比喻說明,處理得極其含蓄而簡潔。讀到這裡,我們才發現,原來在這以上所寫,都是追敘。行文變化莫測,與《夜飛鵲》同。
“念荒寒”以下,折入現在。獨自寄宿在荒寒的空屋裡,關上重重門戶,聽著壞了的牆壁中秋蟲的叫聲,這種種淒涼情景,用一“念”字領起,就顯得更加沉重。因為無人可語,才只好自思自念,不寫人嘆,而以蟲鳴為嘆,似乎蟲亦有知,同情自己。如此落墨,意思更深。第三句極力描摹此時此地之哀,正是為了與上片所寫彼時彼地之樂作出強烈的對比。
末以縱使水遠山遙,卻仍然隔不斷一縷相思之情作結,是今昔對比以後題中應有之義,而冠以“怎奈向”三字,就暗示了疑怪、埋怨的意思,使這種相思之情含義更為豐富。
《宋四家詞選》評雲:“全是追思,卻純用實寫。但讀前片,幾疑是賦也。換頭再為加倍跌宕之。他人萬萬無此力量。”賙濟此說,很能闡明本詞在佈局方面的特點。(沈祖棻)
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秋思
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轆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
這是一首寫別情的詞。抒寫離情別緒是詞中常見的題材,然這首詞卻寫得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詞作上片寫離別前之情景。開首三句自成一段,表現由深夜到天將曉這一段時間的程序。“月皎驚烏棲不定”,寫的是深夜,月光皎潔明亮,棲烏誤以為天亮而驚起譟動。這是從聽覺和視覺,主要是聽覺(著重在烏啼,不在月色)方面的感受概括出來的,暗示即將動身上路者整夜不曾閤眼。“更漏將殘,�轆牽金井”,時間在推移,更殘漏盡,天色將明,井邊響起了�轆聲,已有人汲水了。這純是從聽覺方面來寫。“�轆”,應作“轆轤”,井上用來拉吊桶的滑車。“金井”,施有雕欄之井,詩詞中多用為井的美稱。這三句寫從深夜到曙色慾破之景況,均由離人於枕上聽得,為下文“喚起”作鋪墊。梁費昶《行路難》詩有“唯聞啞啞城上烏,玉闌金井牽轆轤。”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棉冷”,“喚起”,既是前三句不同聲響造成的後果,又是時間推移的必然程序。即離別的時刻到來了。“兩眸清炯炯”,形容一夜未睡熟的情景,如睡熟則應為“朦朧”;又是離別在即時情緒緊張的情景。“炯炯”,是說淚珠發光,聯絡下句中“淚花”二字,可見這雙眼睛已被淚水洗過,“喚起”以後,仍帶有淚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明王世貞評此兩句曰:“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動人”(《藝苑卮言》)。此外,這裡還暗中交待這位女子之美貌,“眼如秋水”,烘托出傷別的氣氛。至於“紅棉冷”,則暗示她同樣一夜不曾睡穩,淚水已將枕芯溼透,連“紅棉”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詞作下片寫別時及別後之情景。首三句寫門外分別時依依難捨之情狀,“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霜風吹鬢影”,這句寫實,表現出臨別倉促和極度悲傷,來不及也無心情梳妝打扮的情態,極其生動傳神,在行人心中刻印下別前最深刻之印象。“霜風”吹拂,鬢髮散亂,更增添了暗淡淒涼的氣氛。“徊徨”,即“徘徊”,“去意徊徨”,表明行人幾度要走,幾度卻又轉回;此外,又表現行人心緒不寧,“彷徨”無主之狀。“難聽”,不是不好聽,而是由於過分難過,即使要想互訴離愁別緒的話語,也聽不下去。結末二句,寫別後之景象:“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前句寫空閨,後句寫曠野,一筆而兩面俱到。閨中人天涯之思,行人留戀之情,均不是用言語所能說盡的,故以景結束全詞,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闌干”,橫斜貌。樂府《善哉行》:“月落參橫,北斗闌干。”“橫斗柄”,北斗星柄橫斜低移,指天亮時分。
全詞將別前、別時及別後之情景,都一一寫到,畫出一幅幅連續性的畫面。詞中沒有盛情的直接抒發,各句之間也很少有連結性的詞語,而主要是靠所描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