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3/4 頁)
州見過原本瓊花的,一方面,瓊花有志節不移的品性,故“羞”與“蹤跡萍浮”均人、花兩指。相傳后土祠原本瓊花,分植它處則枯萎憔悴而死,甚至入侵軍隊至,花亦不榮。她的“深固難徙”,有如愛國者之節操不改。如今一個是被“掠”南來,一個是萍梗它鄉、貴邸筵前湊趣。回憶各自根柢和往昔遭逢,面對流落依人、遷播由人的現狀,因而生出羞愧之情。“問”之主語,仍為瓊花。言下之意,一枝零落,不堪詠賞;無雙亭上,原株怒放,那才是盛事,君“何日重遊?”
“我欲”二句是對“何日重遊”的回答,但並不逕直答來。梁殷芸《小說》雲:諸客言志,或原為揚州長官。或願多財,或願飛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欲兼三者。”這裡“纏腰騎鶴”的意思,是欲遊揚州舊地。然而一語未竟,欲吐還吞,緊接轉折為欲去不能:“煙霄遠,舊事悠悠”,只有悵望雲漢,空懷那一去不返的往事前塵了!從趙以夫生卒看,主要活動於宋理宗在位年間;鄭覺齋與之同時,那麼,他們所感受的時代氛圍,是南宋風雨飄搖、大廈將傾。揚州屢經金兵、蒙古兵侵擾,往昔春風十里、玉人明月的繁華已不復存在,當時誰還擁有萬金,並有興致去揚州揮灑?因而“我欲”之一念剛閃,便趕忙收轉回去,以煙雲悠遠,茫然帶過,在這繁華難再、舊夢難溫的悵然裡,正含著山河破碎、家國不幸的無限感慨。它與趙以夫同調詠瓊花詞,“為問竹西風景”之下,答以“長空淡、煙水悠悠”的空漠傷懷,一樣機杼,均表達了對當時揚州衰微、國勢不堪的哀嘆。
讀下文“無語”,知“我欲”二句為內心思考,文情多變。“但憑欄無語,煙花三月春愁”,煙花三月,本是趕赴揚州,領略那芳華萬態、歌吹鼎沸的時日,可是如今人只憑闌默立,沉潛在一派春愁之中。全篇遂在景象的籠統描繪與人的表情姿態中束住,進一步強化了“我欲”二句的情緒意念。詠瓊花而能隱含那個時代的影子,表達了對揚州空蕪、人生浪跡的悲感,使此篇情味有脫離了單純詠物的富厚,文情轉折生波之處,尤耐咀含。(夏春豪)
青玉案
被檄出郊,題陳氏山居
張榘
西風亂葉溪橋樹,秋在黃花羞澀處。滿袖塵埃推不去。馬蹄濃露,雞聲淡月,寂歷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誤,十載重來漫如許。且盡清樽公莫舞。六朝舊事,一江流水,萬感天涯暮。
“學而優則仕”,數千年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大都遵奉這一人生準則,在艱難的仕途上苦苦跋涉。由於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和人格理想,所以也不是所有的讀書人對做官總是趨之若鶩而甘願在宦海中浮沉。張榘的這首詞便表達出了對官場的厭倦,希望及時超拔出來。
讀此詞上片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荒村行旅圖:在一個深秋的清晨,冷冷的淡月還掛在天邊,照著那板橋上凝結著的一層雪白的濃霜。枯葉在蕭颯的西風中漫天亂飛,然後堆積在山路邊,或飄落在小溪裡,而惟有金黃色的菊花還在橋邊路旁羞答答地開放著,遠處傳來幾聲雞啼,有人騎著馬,形單影隻地走過板橋,繞過小溪,沿著山路向僻靜荒涼的山村走去。詞的上片就為我們勾畫出來這麼一個寥落、清冷的秋景。其中最傳神處乃是“秋在黃花羞澀處”。用“羞澀”一語來狀菊花,新穎獨到而且巧妙。“羞澀”既寫出此菊花經過一夜的濃霜摧打,無力抬起頭來,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澀澀的神態,同時又恰好表現出詞人此時此地內心的羞憤苦澀之情。作者何以在此時此地產生羞憤苦澀之情呢?瞭解一下張榘的生平即可知道,張榘是南宋人,在宋理宗淳祐年間當過句容縣的縣令,寶祐中又曾任江東制置使參議,掌管機密文字。前後兩次做官,均處於地位卑下的職位。看來,詞人對自己的仕途際遇甚為不滿,以至失望。標題中的“被檄出郊”四字,就透露出這種心理,一個“被”字,傳達出不情願和無奈何之情。詞人風塵僕僕在行於途中,“滿袖塵埃推不去。”塵埃不說拂而說推,用語新奇自然,不僅照應了前面的“羞澀”句,還帶出了匹馬曉行以及無限感慨。
詞的上片以寫景來襯托心情,亦可說描寫的是與外部世界相應合的心境。那麼在詞的下片中,緊接著就是抒發出作者到達陳氏山居後觸發的無限感慨了。下片的第一句是:“身名多被儒冠誤”。一個“誤”字,道出了他在仕途中的幾多怨恨,幾多懊悔。這就是此詞的詞眼。“十載重來漫如許”,一種失落和痛惜,籠罩在作者心頭,時隔十年,重回舊地,風物依然如故,而人呢,白白地蹉跎了歲月,且“身”與“名”俱誤。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