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出儀式了?情況不妙,左慈妖道啊,你到底唱的哪出戏?”大雷神經瞬間緊張,隱約中感覺十二兇獸是個晦氣詞語。
其實不然,秦漢時期,在臘月前一天,民間百姓會擊鼓驅除疫鬼,宮內,會有人裝扮方士,扮演十二兇獸,大張聲勢的進行驅邪儀式,稱為“大儺”。
方士通常頭戴四目黃金面具,蒙熊皮,穿彩色玄衣,再加上詭異的舞蹈,從而進行原始祭禮,如今這種跳舞、唱戲的文化形式,多流傳江西、四川、安徽、貴州等偏遠山區。
儀式中重頭戲就是十二兇獸吃鬼。
《續漢書》中記載:十二兇獸分別是:甲作、巰胃、雄伯、騰簡、攬諸、伯奇、強梁、祖名、委隨、錯斷、窮奇和騰根。
分別要吃鬼虎、疫、魅、咎、夢、磔死、寄生、觀、巨、蠱;最後還要勸鬼疫趕快逃走,不然十二兇獸就要掏心、挖肺、扒皮、抽筋,讓鬼疫慘死。
大雷腦袋搖的像個撥浪鼓,別說大雷聽不懂,就連柳茹嫣和白梟也一知半解。
我也是從《山水乾坤》裡看到的,十二兇獸各個都有一段故事。
比如雄伯是吃魅的神明;伯奇死後化作百勞鳥能知夢、食夢;強梁是虎獸人身,能控制蛇的神;騰根實際上是白澤的分支,等等。
這裡面我一直也有個疑惑,大雷掰著手指肚驚訝道:“不對啊宇子,我數了數,十二兇獸對應的鬼疫怎麼就十一個,還少一個,哪個傢伙偷懶不幹活。”
“是騰簡!史書記載:騰簡兇獸食鬼疫,不祥!”柳茹嫣聳聳肩,接著補充一句:“漢朝末年兵荒馬亂,百姓都為了逃命,致使大儺典故記載少之又少,成為千古謎團,現代人演化的儺舞儺戲,很不全面。”
大雷片刻沉思,嘆氣道:“說的對,有戰爭就沒好事,想當年八國聯軍盜了華夏多少奇珍異寶,馬丹的!等老子有機會,非去國外,弄點他們的家當回來。”
白梟拍拍大雷肩膀,說道:“兄弟真是條血性漢子,這麼愛國。”
大雷咧著嘴,哎一聲,“社會虐我千百遍,我待社會如初戀。宇子……這儀式還有啥說道?”
“這個……恐怕只有他老人家知道了,戲,要開始了。”我指向站在圓心內的木雕人偶
人偶左手機械的搖頭銅鈴,看的我們無不稱奇,合計左慈老先生的木匠活,不次於諸葛亮的木牛流馬。
銅鈴竟然發出清脆悅耳的響動,懸浮的鬼火立刻衝散陣型,不同方向停在圓柱上端雕像周圍。
人偶以右側為軸心,彷彿音樂盒中的芭蕾演員,身體翩然轉動,左手搖鈴,右手指劍。
這畫面不知道是美是恐怖,油亮的人偶在鈴聲伴奏下,依次做出手勢。
妖性!從進山洞那一刻,左慈墓地充滿詭異的妖性!
木劍所指,鬼火遁化不同形狀的物體,看了兩三個,我才弄明白:原來鬼火變成各種被兇獸吃的怪物,清一色飄渺虛幻的幽靈影象,忽大忽小,時明時暗,閃著青綠的暈光。
一方面感慨左慈妖道的高智商,一方面觀看大儺儀式,可我心中的問號,遲遲沒有得到答案、
十二兇獸吃鬼,還少一個騰簡消滅的物件,我倒是看看,騰簡兇獸到底吃何物?
果不其然,人偶直勾勾的盯著騰簡,其他的鬼火“呼啦啦”飄過來。
騰簡是一隻蛇身鷹爪,青面獠牙的人臉兇獸,瞪起的眼睛充滿陰森寒光,鬼火一個挨一個的疊到騰簡面部。
看的我胃部翻江倒海,噁心的如蝸牛爬滿黏糊糊的牆面,人偶“砰”的調轉方位,盯著暗河紋絲不動。
右手木劍向前一紮,幾簌鬼火“忽悠悠”飛身而過,進入暗河,消失不見。
電光火間,我發現浮棺頂部有一個五厘米左右的小窟窿,這是一個重要資訊,足以證明:白梟深藏不漏!
不清楚白梟怎麼在這麼小的窟窿內,瞬間觸動浮棺讓木雕人偶彈出去,老柳樹的徒弟各個不簡單,全是盜墓高手。
“咕嚕嚕!咕嚕嚕!”暗河冒出逐漸變大的水泡,直覺告訴我:糟了,要出事!
徘徊騰簡面部的鬼火,風馳電掣的速度衝過去,我幾乎強忍著嘔吐感,舌根下都是酸水。
火光內,一條爬蟲,渾身溼漉漉冒著泥漿,背部高矮不均的斜鋪暗紅色鱗片狀的物體。
這傢伙身體像大鯢,脖子如長頸鹿,整個腦袋彷彿鱷魚,四肢生有蜥蜴的爪子。
鼻孔內哼哈出兩團白色水汽,尖長的舌頭在唇口左右扭動,瞬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