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考古界還沒有目睹過完整的火坑墓。證明這種古墓存在的記錄全部均來自盜墓者的講述。考古文獻《長沙古物聞見錄》就曾這樣記載:“一朝發洩……忽轟然有聲,俄頃,磷火由隙內噴出,高達五尺,刺刺作響,斯時,滿坑皆火,窯工俱葬身火窯。”
那麼,這座火坑墓的主人會是誰呢?考古工作中,考證古蹟的年代和出處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但是,馬王堆對於湖南省博物館的考古隊員們來說,卻是一個多年來都沒有破解的謎團。
劉小豹:事實上我們在翻閱湖南地方誌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湖南很多地方誌,從北宋以來對馬王堆這兩個大土堆都有過記載,但是記載不一致。
一個說法是,馬王堆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它是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和他家人的墓地。這個在光緒年間,湖南的地方誌裡頭對這個都有記載。顧名思義,所以叫馬王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噴火古墓(2)
但是,恰恰在另外的一些地方誌裡面,比如說北宋年間,它記載的是馬王堆這兩個土堆是西漢長沙定王劉發葬程、唐二姬的合葬墓,是一個漢墓。而且清代的一些地方誌,像大清一統志,像湖南縣誌、長沙縣誌,都延續了這種說法。
就是說,對這一個地方,事實上在地方誌裡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說法。
在正式挖掘前,能找到的歷史記敘中就有兩種說法交替出現,但墓主人必定只有一個,那麼它究竟是誰的墓?
證明馬王堆是五代馬殷陵寢的最有力證據,是清代地方誌中的一幅山河圖和圖的標註,憑藉這幅地圖,人們相信,楚王馬氏的墳冢就在省城外東北。但是,這個說法一直沒有得到考古挖掘工作者的肯定。
但是,五代十國的歷史被北宋王朝更迭後,一本《太平寰宇記》卻說,2000年前,西漢景帝的兒子叫劉發,被分封在長沙。劉發把生養他的兩位母親程姬和唐姬,葬在了長沙城東,叫做雙女冢。從位置上看,馬王堆與雙女冢完全吻合,而外形上又確實有兩座大土堆。
那麼,馬王堆的主人究竟是五代馬殷還是漢代的王妃呢?這段懸案延續了千百年,直至到1951年,從北京來了一支考古隊,人們才終於給馬王堆做出了年代上的定位。
劉小豹:準確地說是在1951年的年末。1949年建國之後,伴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第一次城市建設,就派出很多支工作隊分赴去各個省開展一些文物普查工作。那麼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冬天,當時考古所的副所長夏鼐博士,他是留英的博士,現代考古學的一個泰斗級的人物,他就帶了一支工作隊到湖南。我們湖南省博物館的同志就告訴他,在我們的東郊有兩個大土堆,說您是不是也去看一看。夏鼐就帶著工作人員走到那個地方去。他一看,根據這個墓的外形就判斷,這是一座漢墓。現在我們聽起來,感覺只憑借外表就判斷是哪個朝代的墓是不是有點太難了?但是根據他多年的經驗,漢代墓,尤其西漢墓,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墓葬規模都特別大。所以從墓葬的外形來看,有經驗的考古工作者,尤其像夏鼐那一類的專家級人物,僅憑經驗就可以很準確地判斷了。
30年前,也就在火坑墓噴火後不久,考古隊員們在火坑墓旁,又找到了兩座墓葬。從土質上看,三座墓葬下葬在同一年代,應該來自同一個家族。而鑑於火坑墓已經遭到破壞,湖南省博物館考古隊首先對火坑墓進行了發掘。
發掘整整進行了3個月,整整下挖了18米。也就是在這個火坑古墓中,人們目睹了墓主人2000年前的尊容,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馬王堆女屍。
劉小豹:這麼告訴你,後續我做過一些調查,我問過很多當年參與發掘一號墓的工作人員,當時在場的所有人員,包括這些非常有經驗的老技工都說,一直到開啟白膏泥木炭之後,當一副非常新的槨,一個葬具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大家還不相信,這個墓中會出現一具完整的西漢女屍。因為長期的工作經驗告訴他們,能夠有一把骨頭、有一點頭髮就是非常理想的一個狀態。一般情況下,漢墓因為年代久遠,這個人肯定已經腐敗了。
但是,挖掘的結果卻讓當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一副完整的女屍被絲綢包裹著展現在人們眼前。她究竟是誰?她的墓葬規模如此之大,葬質的等級如此之高,隨葬的物品如此精美,考古人員急於找到答案。
在對墓葬的隨葬品進行提取時,考古隊員們就已經看到了陪葬品上的銘文寫著:侯家。這個名字對考古隊員來說並不陌生,它是《史記》和《漢書》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