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第一桶金(第1/2 頁)
《佃農發家日常》最快更新 [aishu55.cc]
太缺錢了,餘桑心思沉重地匆匆逛了集市上的其他一些攤位,瞭解了布價之類的價格。
麻布,300文一匹,棉布,450文一匹,有花色的更貴些。
兩人回到餘滿山攤位,好像已經賣了一些東西出去。
不到一會兒,有人站到隔壁賣草鞋的攤位前,喊道:“收攤位錢了,3文錢!”
餘桑疑惑,問餘滿山:“爹爹,擺攤也要繳攤位錢嗎?”
餘滿山已經從布袋子裡摸出三個銅板,聞言道:“是啊。”
收攤位錢的乾瘦男人已經到了餘滿山攤位前,餘滿山將三個銅板遞了過去。
連擺攤都要繳攤位錢......這當農民也太難了吧?
這又是一項成本......
旁邊賣草鞋的老大爺道:“來草市擺攤肯定要繳攤位錢啊,好像這個烏安塘的草市本來就是別人撲買的,每年給朝廷繳多少錢,他又從我們擺攤的這裡收攤位錢。”
原來如此......
撲買應該是承包的意思吧?
餘桑從現代到這裡,第一次聽說這種事。
那要是擺攤賣不出去東西,還要虧個攤位錢?
這種趕場的臨時集市,聽老大爺說的,原來叫“草市”。
餘桑看這個賣草鞋的老大爺知道得還挺多,她嘴甜地喊了一句:“翁翁~”
“翁翁你知道的好多啊,那翁翁你知道田多少錢一畝嗎?地多少錢一畝啊?”
餘桑本就長得可愛,今天要出門,魏老太特意給她梳洗整齊,頭上頂了兩個小丸子,還用布包了,纏了繩子,聲音又甜,賣草鞋的老大爺聽小女娃誇他,他自豪道:“那翁翁有什麼不知道的?”
“這田,它也分上中下等,像那種上等田,我隔壁張家去年買過,十三貫七百五十文一畝,中等地......”
他比劃了兩個手指頭,“兩貫一百文一畝。”
上等田,13貫750文一畝。
中等地,2貫100文一畝。
餘桑把價錢記好了,先知道田地的價格,才好有努力目標,要賺到多少錢才能買得起幾畝田地。
“至於中等田,好像是九貫五百文,上等地是三貫二百五十文。”
中等田,9貫500文。
上等地,3貫250文。
種地,還得是田重要,田可以種稻,也可以種麥,種菜也可以。
即使是餘桑這樣只知道理論的小白“農民”,也知道地蓄不住水,種不了水稻。
地的價錢自然是完全不如田的。
只是,上等田和中等田價格差了4貫250文。
餘桑突然問餘滿山,“爹爹,一貫錢是一千文嗎?”
她是注意到了賣草鞋的老大爺對於錢的計量詞,用的是“貫”,而不是“兩”。
她心裡有些計較,如果是用“兩”,那就代表這個朝代是用到大量銀子的朝代,國家貨幣以銀子和銅錢為主。
如果用到“貫”,那應該就是以銅錢為主。
餘桑默默沒把這個問出去。
她在現代的時候,有時候會刷到這類的科普影片,中國古代好像就是從明代開始,白銀才作為主要貨幣流通的。
餘三郎插話,“那肯定一貫錢就是一千文啊。”
攤位前來了顧客,餘滿山正在跟買家談價錢。
餘桑聽了一耳朵,一個大簸箕,也才13文錢。
一斤鹽都需要14文。
靠餘滿山賣竹編手工,只能賺點日常所需,想靠編手工買田,不知道得編多少年。
賣草鞋的老大爺還在繼續吹牛:“下等田6貫850文左右,下等地1貫左右就能買到,不過下等地都是劣地,沒什麼產出,還要交稅咧......”
餘桑吹捧他:“翁翁真厲害!”
老大爺笑得眉眼得意,看餘滿山已經做成一筆生意,朝餘滿山誇道:“你閨女嘴甜,真會說話,哪天我家也得個這麼乖的孫女就好了。”
餘滿山嘴角翹起,“她是嘴甜,天天家裡誇這個誇那個,個個都喜歡她......”
餘桑暗暗翻個白眼,做爹的都跟外人這麼炫耀,她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雖然她是新來的,但說真的,她和小余桑的性格倒是有很多相似之處。
老大爺那邊來了人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