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大刀,真是儀表堂堂,超群出類。不覺恭敬有加,連連的向他們致意。
李定國對那嵩說:“知府大人,我們的大隊人馬在後,將會陸續到達,請求你多給準備些糧草。”
那嵩連連點頭說:“當然,當然!將軍儘管放心,我自會多作準備,滿足大軍之需!”李定國也點頭說好,表示感謝。
是夜,那嵩大擺酒宴,款待永曆君臣並眷屬一干人等。那嵩盡其所有,山珍海味,水陸雜陳,十分豐盛,皆為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餚。杯盤碗碟一應器具,或金,或銀,或玉,琳琅滿目。還有數十名身著豔裝的傣家少女在一旁伴著音樂輕歌曼舞,飄飄如仙,極盡南國風韻,另有一些少女分列各桌給客人敬酒勸菜,氣氛異常的隆重、熱烈、歡快。永曆也命他的次妃帶著宮女上前歌舞一曲,以答謝那嵩和那府的盛情款待。他的宮女雖然沒幾個,但都知書達禮,能歌善舞,跟著次妃跳起了大明的宮廷歌舞,歌聲婉轉,舞姿絕倫,堪稱中原藝術的精粹,使所有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喝彩,把整個宴會的氣氛又推向一個新的高潮,那嵩更是讚不絕口……這是一次盛大的宴會,堪比宮廷之宴,是永曆自登基以來未曾享受過的,他顯得特別的高興。從官們也表現出難得一遇的輕鬆和歡快,多日的緊張與勞頓也被驅散,好像其它的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席間,那嵩向李定國說:“這次皇上到緬甸,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我想把一些銀兩,還有這桌子上所有的金銀玉器全部貢獻給皇上,表示臣下的一點心意,請將軍代為轉奏。”
席後,李定國向那嵩轉達永曆旨意,說:“知府大人敬送的東西,皇上收下了。皇上要我轉達向你的謝意!還有一詔書嘉許。”
李定國宣讀詔書:敕印封那嵩為巡撫雲南總督,整合並統管迤南各部抗清勢力,封其子那燾為知府,授於其弟那崐、那華將軍武職。那嵩一家非常高興。
那氏為傣族。明洪武年間,朝廷頒發“璽書”,封為元江知府“世襲罔替”,管理元江一帶少數民族地區,那嵩即承襲了這個官爵。那嵩性情純良,為人正直,受過良好的教育,家有一藏書樓,名“萬卷樓”,被譽為“藏書冠滇南”。他家富有,卻很慷慨,經常救濟和幫助貧苦民眾,有求必應,所以元江一帶的各族民眾對他一家極為尊崇愛戴,他有事情號召一聲,便四方響應,雲集而至,全力相助。
那嵩不僅在滇南一帶聲望極高,影響頗大,而且還極有見地。他縱論時局,建議永曆,說:“現韃虜氣勢正甚,又有眾逆相助,難以與之相抗。為今之計,未若選一進可攻,退可守的據點。從目前情況來看,緬甸還是比較適宜的。現在緬酋病篤,他的兒子們為爭奪王位互不相讓,矛盾日深,都在蓄積力量,內戰隨時有暴發的可能,內戰一起,緬地必亂。這是個極好的機會,不如乘其大亂之際,奪取緬甸,以滇緬邊區為基地,而後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其間,還可敕印封迤東、迤西等地各部土司,作好聯絡,如若清兵攻緬甸,可乘其後方空虛,發兵攻昆明,使其首尾莫顧,不敢輕舉妄動,為復圖大業贏得時間。這樣,進可以取中土光復大明天下,退可以禦敵於南疆,即使不能班師回京,也可得以自保。”
其實,永曆在逃亡永昌的途中繞道進了元江城,並非是他一時心血來潮,到元江城接受臣子的伺奉亨幾天清福,也不是要走一條彎彎曲曲的路線來迷惑清軍以利於逃跑,而是有他自己的打算。因為他深知那嵩在滇南的實力和影響,更知那嵩是個飽學經世的忠義之人,他不會輕言降清,賣國求榮,只會按自己的路走下去。這樣的人是大明朝所剩無幾的幹才和脊樑。為此,他要特意去看望,去安撫,去鼓勵,去嘉獎他,併為自己以後的復圖留下伏筆。儘管眼下他才逃出昆明,日夜奔波,身心疲憊,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擺脫清兵的追殺,逃到個安全的地方,但他並沒有把自己的復圖大計拋到腦後。因此,那嵩的這番建議,永曆深以為然,當即表示相機而行,並再一次讚賞了那嵩的忠心。
那嵩又說:“聖駕此行,到的是異國他鄉,困難殊多,凡事請多多珍重,格外小心,更加善於應對。如有事情可招呼一聲,我這裡整飭人馬,隨時準備勤王。”
永曆當面命李定國和那嵩保持聯絡,屆時互相招呼,以為進取。
雖然永曆有一個復圖的夢,李定國有一腔報國的熱血,那嵩獻了一套並非不可行的建議,但關鍵的還在於清軍能不能留給他這樣的機會,讓他能按自己的意願來加以實施?果然,不幾日李定國就接到報告:白文選與清兵鏖戰多日,殲滅大量清兵,自己也傷亡慘重,突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