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4/4 頁)
午過來坐坐,留下來吃個飯。你歡迎的吧。”
“當然歡迎了。”兩家人聚餐,呂復興要留下來湊熱鬧,怎麼都覺得彆扭,杜毅還真有點難以理解呂復興。
感覺杜毅有些拘謹,呂復興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寬慰道:“陪我聊聊天吧。我知道你們年輕人腦子活,杜毅你在清河也呆了好幾年了。你說說,要是你的話。想為清河做什麼。”
“為清河做什麼啊。”沒想到呂復興會問自己這個問題,腦子立即開轉起來,杜毅緩緩開口說道:“振興經濟,帶著大家脫離貧窮。奔向小康咯。”
“怎麼個奔向法呢?”呂復興又問道。
杜毅稍一沉思,道:“這麼說吧,清河是山水之地,要為清河做什麼,就得為這山水做什麼。清河有很多山村,交通很差,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有句俗話,不是說‘要想富,先修路’,如果我能做什麼。一定是先修路,先把這些山村和外界連通起來。路實在建不上去的一些山坳子的村子,那就和村民們溝通。勸導村民們移到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定居。老一輩的人思想比較僵化,但我想年輕人應該都是比較開明的,勸不動老年人,就發動年輕人勸。”
“有了便利的路,再想發展,那我一會發展旅遊。二會發展特色農業。旅遊嘛,清河的不少山村。都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也存留著很多明清甚至更早時候的建築群。做做宣傳忽悠些不明情況的城市人來旅遊,應該能幫助到不少現在還處於貧困線下的山民們。”
“現在大城市不是很興農家樂嘛,清河很適合做農家樂啊,要農家有農家,要風景有風景,還可以帶動土特產銷售。特色農業嘛,就是鼓勵村民們多種植適合在清河栽培的經濟作物,現在清河很多村子,都還是自給自足模式,但其實完全有能力種一些經濟作物,就是沒有路,種什麼都白搭,賣不出去。”
“治水的話,這在我看來尤其重要。先說河堤這事吧,今天我在鎮中操場打球,看見旁邊的河堤實在是太矮太破了,也不知道是什麼年代修的,應該整修下了吧。最近這幾年,清河的降雨量好像一直很高,每到雨季,上游水庫開閘放水的時候,水總能衝到堤上來。我沒記錯的話,今年鎮中操場就給淹了,但好像沒有得到大家的重視。這萬一今後降水量更大了,那這水還不得滿街跑,把清河都給淹了。98年全國降雨量特別大,各地洪災死了不少人,所有新聞都是哭哭啼啼的,我至今還記得。清河雖然在那時候逃過一劫,但總不能等到洪水真把清河淹了,才來修這堤吧。”
“最近我也知道清河在從外面引進一些廠子,這些廠子的環保我覺得一定要提前做好。清河這地,雖然算不上典型的江南水鄉,但小川小河很多,條條都有聯絡,一小片有汙染,就能遭殃一大片,到時候再來治理,總需要一段時間。嚴重的話,只怕會影響到不少人的生活起居。”
“我是農村人,所以我更多考慮的是農村的地方。之於清河縣城的發展,呂叔叔你已經做了很多,我覺得大家的日子肯定會馬上蒸蒸日上。反正,我知道呂叔叔是來為我們清河人謀福祉的,呂叔叔做什麼,我都舉雙手擁護。”
已經早一步到孔明遠家的杜建城,在杜毅侃侃而談時,被杜毅的聲音吸引到了客廳。
站在客廳邊上的過道里,聽完杜毅的話,他整個人都有點呆滯。
他是知道自己這個兒子雖然以前不聲不響,但其實藏著能耐,最近把才華施展了出來後,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可杜毅這番話,連他這個快半百的人,都說不出來,如果說畫畫好是天賦,可這思想老成,難道也是天賦?
要是把杜毅放到過去,那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說的就是他吧。
“你這孩子,從哪學來這麼多的官套話?”
倒是胡秀芳覺得杜毅在沒大沒小的胡說八道,呂復興是什麼人,還用得著他來指手畫腳?
真是屁大的小孩子,敢把牛皮吹破天。(未完待續)
ps:感謝書友“天藍曉”和“別扯了我脫”的打賞支援。今天兩章並作一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