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人心(第2/2 頁)
於杜毅上次統考考出了好成績,不少和杜毅坐得比較近的人,都會向杜毅請教問題,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成為別人眼中的好學生,杜毅心裡有時候會有種並不亞於事業有成的舒坦。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說,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所追求的最高層次,做老闆要有做老闆的自我價值,做學生要有做學生的自我價值,自己有了好成績,能夠幫助到他人,就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
這種體現,敦促杜毅更加主動地勤勉於學習。
學習在杜毅現在看來,已經不僅是為了以後能拿到個學歷保障,也不是為了考慮父母的心情,而是因為學習和看書一樣,都是一件能不斷豐富充實自己的事,總能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些收穫,有學識方面,有精神方面,也有思維方面。
都說國產式的填鴨教育,會讓人的思維變得僵化線性,但實際上,人的思想可以被教育左右一時,可真正約束住思維的,不是教育,而是現實。
歐美式教育,都誇好,卻不見得比國產式教育培養出了更多的精英。再高深的領域,只要有機會接觸學習到,歐美人能做的,國產教育出來的國人,一樣能做,更別談那些普通的工作了。
為什麼會造成狀況,是因為人入社會,就會發現,這社會是多元化的沒錯,但很可惜,大部分人的謀生手段,都只要很膚淺的學識就可以。
人生可以有無數個解,只是,大部分人在同一時間可以實踐的解,就那麼一個。
相比較起來,規矩嚴格的學校教育,遠比工作和自我學習,更能培養人,因為學校教育涉及方方面面,而人最缺的就是自律性。
所以,透過近乎強制性的在校學習,杜毅發現,他很多喪失已久的東西,都在逐漸迴歸。
比如,他那被單調工作調.教得有所麻木的思維,出於學習要不斷地思考,在變得活躍多維化,也習慣於更深入更全面地去考慮問題。
不把學習當成任務來看,杜毅發現,學習有時候是乏味,但更乏味的,是人心。(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