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2/4 頁)
財閥和政府的利益還是有著很大的衝突的。因為財閥看重的更是自己的好處,而日本政府要著眼於整個國家。
如果能夠用財閥的資產抵充大部分的賠款,對於日本政府來說絕對是一個不錯的事情,能夠極大的減輕自身的負擔,也能夠擁有足夠的精力從戰敗的陰影之中走出來,不過毫無疑問這種提議最大的阻礙力量就是強大的日本財閥。
就連西園寺公望本身都是因為財閥的幫助才能夠登上首先寶座,如果說讓他在財閥和天皇之間做一個選擇。多半他會選財閥,不過現在喬宇提出了這個建議,已經超出了他的許可權,只能夠稟報天皇定奪。
“大總統閣下,如果帝國政府答應你的要求,其他賠款數額可以再降低一些麼?”若槻禮次郎問了一句。喬宇微微搖搖頭。
“十億賠償款是中國的底線,不能再少,不過我可以答應日本透過別的方式賠付,比如遠東的礦石等物資,都可以抵充賠款!”
說到這裡已經沒有中國的態度已經十分明確了,兩個老傢伙急忙將情況報告給了身在東京的裕仁天皇。
密雲別墅裡總理王永江和央行行長衛若嵐等人也都聚集在了會議室之中,大家也在緊張的分析著眼前的情況。
“大總統,我覺得日本人或許可能答應這個提議。畢竟損失再多都是財閥的。而日本政府能夠把損失降低到最大的限度,更應該關注的是其他的列強的看法!”王永江把問題的關鍵點了出來。
衛若嵐也極為同意。“雖然我們表面上是僅僅收回了日本民間在華資產,但是實際上卻是對整個私有制體制的挑戰,恐怕隱藏在美英政府背後的財團勢力都會把中國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畢竟他們在華的資產絕對十倍,百倍於日本,中國的國際環境只怕會更加惡劣!”
“不管多惡劣,收回都會比不收回要好!”喬宇一錘定音,無論是多麼艱難,這一步都是中國必須要走的,絕對不能退縮。
而此時的日本東京也在進行著激烈的交鋒,得到了西園寺公望等人的報告之後,天皇裕仁陷入了沉思之中,坦白的說對於這個建議他是真動心了,拿著財閥的財富抵償賠款,能夠把對日本政府的危害降到最低。
其實原本是日本政府一手扶持起來的財閥勢力,和天皇也漸漸的不是一個心思了,財閥們在日本擴張行動之中拼命撈取好處,而日本失敗了,他們卻不願意承擔責任,甚至在背後興風作浪,現在裕仁手中就握著一份秘密檔案,原來在日本戰場出現頹勢的時候,以三井三菱為首的財閥竟然暗中做空日元,想要發國難財,這已經超越了裕仁的容忍底線了,他必須要對這些爬在帝國身體上面的蛀蟲動手。
不多時腳步聲音響了起來,高松親王帶著兩個人走進了裕仁的宮殿之中,這兩個人就是日本最大的財閥三菱財閥的掌舵人巖崎小彌太和三井財閥的掌控人,金融天才團琢磨。
這兩個人其實早就得到了中國方面提出的條件,甚至要比天皇還要早,畢竟西園寺公望還是傾向於財閥的,得到訊息之後,他們的心中就變得無比的驚恐,他們當年藉助不平等條約的便利,在中國暗中購買了不少財產,最初是為了躲避天皇的耳目,不過隨著中日決裂,這些他們以民間名義控制的資產,就成了一隻下金蛋的雞,中日之間無論誰獲勝,他們都能趁機撈好處,只是現在情況怕是要變化了。
裕仁冷冷的掃視了一下這兩位財閥領袖,聲音更加陰森的說道:“帝國如果遇到了困難,正是卿等向帝國顯示忠心的時候,朕希望你們能夠做出表率,知道該怎麼做麼?”(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三章 戰臺北
裕仁本身能力並不弱,他熟知西方歷史,還是一位生物學家,裕仁從登基即位的那一刻開始就想要擺脫父親大正時代的懦弱形象,效仿明治天皇重振日本的威望,在如何擴張勢力範圍的問題上,裕仁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日本人並不喜歡寒冷,就比如現在的北海道島還是人煙稀少,這些年日本雖然拿下來朝鮮,但是也移民也是十分有限。
本來日本最理想的侵略方向就是中國,拿下詩詞之中經常讚美的江南之地是裕仁最初的夢想,但是隨著中國的崛起,這種想法變得越來越不現實,裕仁將自己的注意力已經開始轉移到了南洋,那裡土地肥沃,氣候暖和,遍地的土著更是慵懶懦弱,根本不配擁有那麼好的土地。
至於英美等國雖然強大,但是日本還是佔據了地利,想要佔據這些地區還是比較有希望的,當然在這之前最好是能夠先解決中國海軍這個麻煩,畢竟裕仁也擔心在日本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