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4 頁)
錢謙手舞足蹈地繼續道:“你是不知,你是不知啊,這鬼島三雄,乃是近幾年來,東南沿岸第一頑寇,南直隸的備倭松江衛指揮就死在此人手裡,當時是震驚朝野,震驚朝野啊……弘治先皇帝在的時候,為此震怒,還曾下旨,務求沿岸諸省各都司,全力進剿,定要殺死此人,鷹揚國威,哎……哎……可是這些年來……這些年來,非但不能將此人殺人,反而……反而是損兵折將。春秋,你是不知啊,這鬼島三雄的畫像,對於沿岸備倭諸衛是再熟悉不過的,早幾年朝廷便畫影圖形,勒令各司按圖索驥,這個人的畫像,一直都懸在本官的公房,備倭諸衛,無一不想拿下此人,想不到啊……”
說到這裡的時候,錢謙的聲音越發的激動:“想不到春秋居然殺死了此人……這些倭寇,都是倭人的主力,這鬼島三雄,據說在倭島乃是一個大名之子,不知是什麼緣故,率眾出海,一直縱橫諸海,勇不可當……萬萬料不到啊,料不到啊……”
他說話時,舌頭不由自主的打結,絮絮叨叨的,葉春秋聽了很久,才總算明白,被自己殺死的這個人很重要,雖然各地的倭寇都是自行其是,而且相互之間很少干擾,自然也不會有一個一致的首領。
不過這個鬼島三雄,卻因為過於勇武,以至於倭寇們大多對他噤若寒蟬,這鬼島三雄至少在現時期來說,屬於倭寇的一面旗幟,而現在,他死了,死在葉春秋的劍下。
錢謙並沒有想要搶奪葉春秋功勞的意思,一個丘八跟一個解元老爺搶功,簡直就是笑話,這是找死。殺死鬼島三雄的功勞固然很大,可是錢謙是率部全殲倭寇的主力,有這份功勞,就夠他吃一輩子的了,其他的功勞真要搶,後遺症實在太大,這不是一個聰明的選擇。
“哦……難怪此人如此厲害,原來是縱橫汪洋的大盜。”葉春秋也不由的在心裡感到驚訝。
歇了一陣,便回到營中,接著便是開始救治傷患,水寨中還有一些同濟堂的白藥儲備,所以救死扶傷倒也不難,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是刀傷。
到了夜裡,葉春秋睡在溫暖舒適的大帳裡,他臨睡前,撫摸著那柄自鬼島三雄手中的倭刀,能感受到那刀刃上的吹髮可斷,這柄刀分量並不重,卻出奇的精巧,倭人和大明不同,大明重文,刀劍往往都是丘八們所用的,因而那種頂尖刀劍的需求並不大,即便是打造兵器的軍器局或是兵杖司,生產的也是制式的武器,所謂制式,就不講究精良了,貴多而不貴精,因而大規模生產的刀劍質量只能算是一般。
(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九章:新的前程(第六更)
倭人和大明卻是完全不同,因為戰事頻繁,武器就成了許多倭人家族的立身之本,貴族們對於武器有著某種畸形的需求,因而他們吸取了唐刀的特點,不斷地改進,利用百鍛和千鍛的技法不斷錘鍊,甚至有貴族願意花費數年的時間,傾盡所有的家財去打製倭刀,不惜成本,即便花費巨大,也在所不惜。
所以倭刀對於倭人來說,更像是傳家寶,他們的武器,每日都進行必要的養護,而每一柄倭刀背後,往往凝聚著一個家族半數的財富和無數最高技藝的匠人們的嘔心瀝血。
那鬼島三雄,出自倭人大名的家庭,身份在倭島已算極為尊榮,想必祖先也曾顯赫一時,這柄祖傳的利刃刀身隱含著幽光,葉春秋能從刀中感受到一股殺氣,不管如何,這柄刀現在是葉春秋的了,他已決心搜尋一些刀劍養護的資料,尋一些茶油之類的東西來,隨時進行保養。
倭刀的制式,脫胎於唐時的直刀,所以和帶有彎曲的背刀不同,反而和長劍類似,借用的也是巧力,對葉春秋現在的劍技只要慢慢融合,倒也不會有什麼不適。
葉春秋小心翼翼的將刀收起,然後和衣睡下。
次日起來,他方才知道,那位唐大使已經沒有露面,據說現在只是將自己關在帳中……想必這個時候,他已覺得面上無光了吧,既然倭人襲的是黃水灘,那麼那虎頭島的所謂倭寇巢穴多半是子虛烏有,而都司大人……怕是要無功而返了。他跑來是修牌樓的,這牌樓修和不修,已經沒什麼兩樣了,或者……若是修得太富麗堂皇,都司大人還以為是你唐大使膽大包天,是在諷刺他老人家呢。
而此時,水寨中仍舊是一片喧囂,抓來的百來個倭人俘虜,現在都已關押起來,為了安全起見,錢指揮很果斷的決心先餓他們四五天再說,當然,他一面開始準備報捷,一面開始向都司衙門催討俘虜的伙食開支,餓著俘虜是一回事,可是該要的錢糧卻還是要的。
營中的諸官,現在多是興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