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部分(第3/4 頁)
試,若是殿試的題作不完,這可就糟糕了,他渾然沒有注意到,小天子的眼睛一直直勾勾地看著他,心裡還在嘀咕和狐疑。
所剩的時間應該不多了,至多也就兩注香而已,想要答題,很難。
何況殿試考的不是八股,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也就是說,葉春秋即便搜尋光腦,只怕也未必能尋到合適的答案。因為每隔三年的題目都不相同,而且幾乎所有的考生都是精英,即便有答案錄入進了光腦,這也就意味著,這個答題的人就在保和殿之中,自己若是寫出和別人一樣的答案,這豈不是坐實了作弊嗎?
所以……只能自己答。
葉春秋有些緊張,這是第一次憑藉自己來考試,也是他人生之中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考試,稍有差池,那可就真正的要丟人了。
葉春秋拿起了試卷,試卷上已經有了題目,一看這題目,葉春秋愣住了。
如何剿滅教匪……
我的天!這特麼的哪個神經病出的題,分明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啊,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無上老祖的自己,對於白蓮教可謂是知根知底,說難聽一些,人家幾根毛都知道……何況……自己還打入了教匪的內部,把教匪一鍋端了。
自然……因為自己匆匆趕來,而其他人還落在自己後頭,多半現在壽寧侯他們也才剛剛進入北京城呢;哎……
葉春秋突然嘆息,湘蓮現在應當去了順天府尹了吧,朝廷對於教匪歷來是寧殺勿縱,她……
不過……這是她自己做錯了事,自己做錯了就該承擔。
葉春秋稍一遲疑,立即開始研磨硯臺。
他眼眸眯著,臉上帶著自信,這種自信給人一種很奇異的感覺,因為其他的考生,或許有人因為自己答得好而面露竊喜,有的卻是撓頭搔耳,不一而足,唯一這個傢伙卻是一副入定的樣子,嘴角微微抿著,給人一種全然不同的感覺。
朱厚照小心翼翼地打量著他,心說,這小子倒是很有可取之處,明明沒有了時間,他卻還是不急不躁地磨墨,一點都不急躁,莫不是索性沒時間了,便自暴自棄吧?
而這時,葉春秋動了筆,一行行蒼勁又端正的小字出自他的筆尖之下,他的目光順著字下去,極為專注。
如何剿滅白蓮教,白蓮教的特點是什麼?是利用百姓的無知,為何百姓無知,因為朝廷根本無法教化,為何無法教化,因為窮啊。
正因為百姓貧窮,正因為百姓生活無望,所以才寄託於此,今日剷除了白蓮教,就會有黑蓮教,沒有了黑蓮教,就會有黃蓮教。
這塊土壤,本就是誕生白蓮教的沃土,這並非是君臣不夠能力,也並非是官府教化不彰,而是歷朝歷代都冥頑不化的頑疾,盛世如此,亂世亦如此,百姓孤苦,無所依靠,唯有藉助神明瞭。
物產大抵只有這麼多,一畝田地的產量也只有這麼高,即便是富庶的百姓,也不過寄託在數十畝土地上,也不過是勉強活口罷了,至於其他佃戶、下農,自就不必提了。
那麼……如何解決呢。
上策……上策是什麼?
葉春秋眯著眼,他不敢提出什麼驚世駭俗的言論,而是下筆,上策即朝廷勸農,增加教化,鼓勵生員推行儒法……
呵……所謂的上策,其實確實是治根的法子,不過卻是廢話,因為特麼這個時代再怎樣勸農,該窮的還是窮,再怎樣鼓勵生員,特麼的也不可能普遍提高識字率,一個農民,你讓他識字,他又不考狀元,人家好生生的種地,學你的儒法做什麼?
而至於下策,才是葉春秋的核心——控制。
你要消滅它,就必須瞭解它,當你瞭解它根本無法剷除的時候,就對它的一切瞭若指掌,堵不如疏,既然如此,那麼為何朝廷都不對良善的白蓮教核心進行安撫呢,唯有安撫,使他們無害,方能進一步剪除那些混雜在白蓮教內部的險惡之人,你正因為了解和控制了它,使它有任何異動的時候,都可以進行有效的應對,朝廷應當對其進行滲透,委派熟悉宗教事務的人員混雜其中,一面管理,一面監視,同時藉此來疏導輿情。
(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章:策論(第七更)
當年的道教就是如此,朝廷對其仇視,所以產生了五斗米教和太平道的猖獗,埋下了漢室滅亡的種子,此後佛教亦是如此,於是又有了滅佛,而此後,朝廷對道家和佛家進行了安撫,同時對其進行了某種限定,而如今,佛道兩家,非但沒有為患,反而成了朝廷可以借用的力量。
朝廷的力量,不該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