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頁)
字諭皇兒:朕未能聽從祖父遺訓,竟讓燕王坐大,導致國破家亡,此是朕之過。
朕在離京時,帶走兩件寶物,其一是翡翠匣,內有朕的財寶。其二是傳國玉璽,皇兒若是得到傳國玉璽,自有神通復國。
朕有傳國玉璽,朕有復國能力,朕卻不能用。藏身海外數十年,朕深悔之,皇兒千萬莫覆朕之轍。
為防萬一,翡翠匣和機紐分別有兩人持護,朕之密旨,同樣也是兩份,兩份合一,傳國玉璽自會現世。
海外渤泥,□□□□,菩提大樹,□□□□,南一百步,□□□□,蓮花石函。
建文四十年。
小斐吾兒,另一份密旨已被日本人所得,吾兒當見機行事,力爭奪回密旨,取出傳國玉璽。”
儘管沒有落款,既然稱小斐為吾兒,顯然就是殷香山的親筆。那建文帝密旨上的空格,顯然是寫在另一份密旨上的字,只有把兩份密旨都找到,才有可能找到傳國玉璽。
拿到傳國玉璽真的就有神通?那建文帝為什麼不用,他後悔的難道就是沒有用傳國玉璽,才導致國破家亡?殷香山為什麼寧願不要翡翠匣,也要把密旨藏到殷小斐的身上?
()免費電子書下載
從頭到尾看了兩遍,安子奇才把絲綢疊起,小心放入懷中,默默想了一下,突然問信風:“信風,你說說看,如果有一樣東西,得到它就能夠征服世界,可惜很難找到它。另一樣東西可以使你發財,可同樣也很難找到。要是你,你會去找哪一樣?”
信風幾乎沒有考慮,馬上就回答說:“當然要去找能夠征服世界的,能夠征服世界,金錢還不是就像糞土。”
信風的話很有道理,殷香山在既不能開啟翡翠匣,又不能得到傳國玉璽的情況下,自然會選擇去找傳國玉璽,更何況殷香山已經知道另一份密旨在日本人的手上,而翡翠匣的機紐,卻是渺無音息。
雖然絲綢上不是建文帝的親筆,可抄寫的總是建文帝的密旨,安子奇摸摸懷中,好像摸到祖先的遺物,心中油然生出一種敬意。
看來龍隱門也是知道密旨,知道傳國玉璽,才會如此地追查和尋找。儘管殷香山費勁苦心,可惜還是沒有把密旨傳到殷小斐的手上。
當年導致殷香山家破人亡的兩件寶物竟都落到安子奇的手上,不禁使安子奇暗想:“這難道是天意,殷香山所做的就像是紅樓夢裡的詩句,到頭來都是為他人做嫁衣裳,我安子奇會不會也是替他人做嫁衣裳?”
把信風手中的揹包拿過來,從中取出那隻小包,開啟後,安子奇便把那些拆開的衣褲再撕爛,隨手拋到腳邊的懸崖下,最後把小包也扔下去,才對信風說:“我們走,爭取在明天趕到成都,然後離開四川。”
因為不再怕有人追來,所以兩人的腳步都放慢了,儘管如此,速度還是快得驚人,幸好是在荒無人煙的深山,要是在公路上如此行走,還不是把旁人都嚇呆。
在天亮的時候,安子奇看到遠處有條公路,便招呼信風從山上下來,在公路上慢慢走,希冀能遇到車輛,把他們帶到成都。
直到天亮很久,才看到遠處駛來一輛公交車,安子奇攔下後問道:“請問班車去哪裡?”
司機沒好氣地說:“到成都,你們上不上?”
兩人買票上車後,只用了半天,車就到成都。
在成都安子奇沒敢停留,儘管知道即使自貢的警方接到這樣的案子,要查到成都也遠在半個月後,同時還知道他並沒有在自貢留下任何線索,就連住旅館都沒有登記。就算警方查到他曾經住過的旅館,可旅館方面又能說出什麼?恐怕除了知道是兩個人,連他的面容也不一定能說的清。
登上前往西安的列車,直到火車出了四川,安子奇才把心完全放下。奇怪的是,安子奇一路十分注意自貢方面的訊息,可無論是報紙還是電視,都沒有說到自貢曾經發生過兇殺案,不知道是警方的故意掩飾,還是其他什麼原因。
火車上安子奇在想:“拿到了殷小斐身上的密旨,等於完了一樁心事,今後再不要去自貢了。可是拿到密旨並沒有解決自己的問題,除非手裡有密旨上所說大有神通的傳國玉璽,否則根本就無法去和大風堂對抗。雖說知道另一份密旨在日本人的手裡,可那是六十年前的事,現在那份密旨在不在都難說。找不到日本人手裡的密旨,身上的密旨豈不是等於是廢物。”
該如何向大風堂挑戰?現在就去找武山道長?
盤算了半天,安子奇還是拿不定主意,最後把頭一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