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2/4 頁)
靜低頭。
武后笑著道:“你真的肯?”
太平笑著道:“婉兒在阿孃身邊才是真正的千里馬遇伯樂,我正拿她沒法子呢,放著這麼個大才女端茶倒水,實在是折煞她了,倒是給阿孃您磨墨牽紙才對得起她的才能。”
太平要將婉兒送給武后,武后卻又不表態了,但是滿臉春風的樣子,卻是很得意的。太平心中暗歎,這個又開始矯情了,她只得跟李治使眼色,李治剛剛早忍受了武后幾個眼刀,這會子趕緊就坡下驢,對武后笑著道:“太平成天打球胡鬧,讓這麼個文文靜靜的才女跟著實在浪費了,你身邊也恰巧缺這麼個人,就收她在身邊聽用吧。”
武后這才點頭,自此以後上官婉兒就是內書舍人了。
41太子賢的困境
太平這點子事隨著罰款交清;很快就被淹沒了,因為這時候從皇帝到朝臣都在擔心與吐蕃的戰事,此時前線正在開戰;輸贏實在難料;鑑於之前曾多次敗於吐蕃;其實朝臣們擔心的時候更多些;但他們做夢也祈求這場仗能贏,否則吐蕃就該更囂張了;被這麼一個貧瘠的國家壓著打,大唐的臣子們覺得臉都要丟光了;一些老一點的大臣想起來每每老淚縱橫;覺得對不起已故的聖明太宗陛下。
太平其實對前線之事也甚為牽掛,因為朝臣們每次說到和親之事,她都忍不住拔劍去砍人,所以能贏最好,但是對於此次的主將李敬玄,她是實在不看好,一個沒有歷經過任何戰事的文人去面對久經戰爭的名將,除了輸,太平實在想不到第二種結果。
也正如太平所料,李敬玄雖然是精於吏治,但在戰事上卻一竅不通,貽誤戰機、又兵敗逃串,至使十八萬唐軍差點全軍覆沒,完全被吐蕃給打散。戰事開始時,副將工部尚書劉審禮所率先鋒深入敵境,被吐蕃勁旅所擊,不敵,諸軍大總管李敬玄畏懼不敢給予援助,守營不出,貽誤戰機,致使劉審禮兵敗被俘,其後,李敬玄又狼狽後撤,在承風嶺利用泥溝自我防衛,致使唐軍士氣低迷,而吐蕃軍屯兵高處居高臨下虎視眈眈,唐軍在陣勢和士氣上都完全處於劣勢,敗仗在所難免,全軍覆沒也不是不可能,好在關鍵時刻,領軍員外將軍黑齒常之率五百敢死隊趁夜偷襲,驚走吐蕃,李敬玄才得以收攏餘部退走鄯州。
在整個戰役中,唐軍除了一退再退,一逃再逃外,毫無可取之處,唯有黑齒常之一員猛將稍有建樹,保住了大半唐軍士兵的性命。這等慘敗讓李治差點病的起不來床,在李敬玄乞疾歸鄉的時候,一向溫文的李治差點沒跳著腳咒罵,言辭激烈難聽,讓李敬玄這個曾經被倚重的老宰相老淚縱橫,羞惱不已。
說實話,太平其實挺同情曾經的中書令李敬玄,若不是與左僕射劉仁軌有嫌隙,他在宰相的位置上至少還可以幹五年,卻被劉仁軌推舉為洮河軍大總管,遭受這種身敗名裂般的政治生涯慘敗,實在是有些可憐。太平很看不起劉仁軌拿國家大事來報私怨的行徑,在遼東戰場掙得的一世英名,也被這件事給毀壞殆盡,有些事是一步也錯不得的。
對於李治,太平幾乎一點同情的意思都沒有,是他執意逼迫李敬玄去邊疆領兵,這次的慘敗大部分責任都在他,如果不是他用人不當,且不能察覺劉仁軌的小人之心,恐怕也不會出現這種慘敗。他該罵的是他自己,前些年高麗征戰的勝利實在讓他自我膨脹的太大了一些,要知道,敗高麗真要算軍功,不但要從太宗算起,還應該延續到前朝的隋煬帝,若不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親征消耗了高麗的國力,怎會有後來的勝利。
李治並不算一個明見卓識的皇帝,但卻實在是一個好父親,太平去還是感激李治沒有把她送去和親,因為只要答應和親,至少這場戰爭就不會發生。因此,太平一直未出宮,將外頭的事宜都交給吳沉碧和吳沉水兩人統管,自己則侍疾在李治床前,並說些外頭聽來的鄉野趣味之事給李治聽,開解他沉鬱的心。
太平雖然不算太會安慰人,但是安慰一個痛心苦惱的皇帝卻還是有法子的,因為只要是皇帝,只要不是太昏庸都會很多相似的隱憂,太平了解這種沉重的壓力,所以即使是一些風趣的段子也能講到李治的心裡去。讓李治覺得很溫暖又開懷,一兩月後便緩和過來。
他畢竟是一個纏綿病榻多年的老人了,老人的精力有限,即使如今大唐北有蠢蠢欲動的突厥,西有越來越強勝囂張的吐蕃,東邊的戰事上一直膠著狀態,新羅這個無恥小國出爾反爾吞食勝利的果實。邊疆不穩,風雨不順,百姓饑饉,只要是個帝王都會睡不安穩,李治也只有借住道教來麻痺自己的惶惶之心。
因此,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