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幾時知道的,從哪裡得知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明天你就去刷馬桶吧。”
王公公心中一抖,蒼白著臉道:“我有個內兄是皇后宮中霍大總管跟前的得意人兒,他曾跟梢過趙氏,有一次同我喝酒不小心透露了半句。”
太平輕輕的嗯了一聲,皺著眉頭道:“你下去吧,以後這種事要早點告知我,否則,一個不稱職的總管我可不會要。”
王公公滿臉是淚的磕頭道:“奴婢以後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太平擺擺手,道:“去打聽打聽,那趙氏如今怎樣了?”
王公公鬆了一口氣,忙領命去辦,過了一盞茶功夫就急急忙忙的跑回來,慘白著臉回道:“那趙氏……她,她竟然已餓死多時了。”
太平驚訝道:“不是有送生食嗎?怎麼會餓死。”
王公公支支吾吾道:“那些生食都很髒,恐怕……王妃不肯用。”
太平冷笑一聲不再言語,她終於知道武后為什麼同意她留在長安了,只怕這次李弘凶多吉少。果然二十餘日後,便從洛陽傳來太子弘與合璧宮暴斃的事。太平不由得心中好一陣難受,其實弘這個身體如果好好的養著,不至於會死的這麼快,武后竟然這樣迫不及待了嗎?弘的死對她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畢竟李賢健康聰敏,弘一旦身死,必然是他封為太子,那就更不好對付了。
29李賢封太子 太平左右逢源
太子弘死了才一個多月;六月初,宰相們就請立李賢為太子,國不可一日無君;在他們這些大臣眼中;國也不可一日無儲君;否則就會天下大亂。太子僚屬大都是宰相兼任;弘的屍骨未寒,宰相們就義無反顧給自己找了另一個輔佐的物件;在權力場上從來就毫無情義可言,人走茶涼那是極為自然的事。
讓宰相們這麼著急也是有原因的;聖人已是病體難支;朝政都倚重皇后,三月份還曾提議要皇后攝政。而武后也確實野心勃勃,詔入禁中那些根基淺的文人學士已漸漸顯露崢嶸,宰相們漸漸發現,重要的政事決議已開始有這批北門學士的身影。皇后處理政事基本不需要詢問他們這些臣子,非但如此,還極度排擠他們參政議政。這是赤/裸/裸的分權,宰相們無論如何也不肯坐視被排擠出全力中心,因此,他們急切的需要擁護下一任主人來扳倒武后積蓄的政治力量,而這個人選,恰好是這位少而聰敏精力充沛的雍王李賢。
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說,李賢被立為太子都合情合理,雖然略嫌倉促了些,但李治也沒有反對,他如今一個月有半個月下不了床,政事已難以關注,但是對皇位還是極為戀棧,因此,對他最有利的情況就是讓皇后和太子的勢力旗鼓相當,他才能穩坐釣魚臺。
李賢在宰相們的期待中欣然的登上太子位,自是得意非凡。誠然,若說李治的兒子中還有一個拿的出手的話,那就非李賢莫屬,文也來得,武也來得,身體康健,精力充沛,處理政事只要歷經一次就能舉一反三,無論怎麼看,都是明君的料,在宰相們的眼中,就像彷如看到第二個太宗,政治前途簡直一片光明。
李賢也確實沒讓他們失望,初臨太子位就意氣風發,政事處理的有板有眼井井有條不說,還召集了一大批學士,為《後漢書》做注,這種培養羽翼的方法就和武后召集北門學士修書幾乎一模一樣,而不久,他又獲得了監國的機會,自是更加勤勉,表現上佳,贏得朝野一致稱讚。
這一切,其實和太平都沒有太大關係,作為一個公主,別說參與朝政,她連去接近朝政的機會都沒有,不管武后的綿裡藏針,李賢的意氣進取,都和她沒任何關係。身份既然尷尬了,積蓄力量只能走彎路,這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李治就算再寵她,也不會封她一個太女噹噹。就算封了她,她現在也未必想站到那個燙手的位置上去,原因很簡單,武后的力量已成氣候,短暫的太子位不太可能打倒她,反而會惹來殺身之禍。
皇家無親情!就連仍然有些懵懂的李顯和李旦也覺察出了宮中的緊張氣氛,但有一點風聲,他們便龜縮在府中藉口遊樂不入宮,很有眼色的選擇了逃避。太平當然更加不願意參與到這場爭鬥中去,一門心思的催著吳沉水製作火藥,時而找個藉口帶著一百娘子軍去終南山以打獵為由進行野外訓練。也許是遇到了一個不錯的對手,武后確實也無暇他顧,太平出宮便是經常的事了。
這兩年,長安城中女學興起,以城東的楓落書院和城西的注云書院最為有名,太平時時帶著吳沉水去晃悠,一個月只有半個月呆在鳳儀閣,其餘多半是在這兩個書院中。楓落書院多是五品以下官員之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