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一個揖,當眾朗聲道:“韓先生,這詩卷是晚輩贈與柯員外的。”
韓一秋一怔,心中隨即就明白過來,點點頭道:“原來是你。這詩其實不錯,這字……也不差。少年人,寫成這樣,到也難得。”因著李三思先前以陶淵明的詩句善意勸喻他不要對亡妻太過掛懷,正好觸動他深隱的痛思,心中對李三思也就生出了一些好感。此刻知道自己無意之中讓李三思身陷尷尬,韓一秋也就想把話往回裡說一些,替他挽回幾分臉面兒。
要爭就爭個全臉,李三思不敢知足,又道:“先生既然慷慨指點晚輩,晚輩不敢置疑,自當潛心受教。但不知先生能否揮毫題上一首,也教晚輩開一開眼?”
眾人都聽出來了,這話有點要和韓一秋比試的意思,心中都想:“這位李先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韓一秋深深看了李三思一眼,突然雙目精光一閃,臉上光彩大盛,喝道:“拿筆墨來。”
柯員外大喜,自己從此能留得這位大名士的墨寶,以後掛在家裡可當真就是蓬壁生輝了。他趕緊催僕人拿來文寶四寶,再親自動手幫著將韓先生面前桌子上的點心果盤略作收拾,鋪好紙張,磨好墨。韓一秋提筆染墨,微一思索,揮毫一氣呵成,寫一首《賀新婚》:“華月一襲除閣堂,香雲數抹鬥新妝。因風傳語張京兆,日畫春山幾許長。”
眾人不管懂與不懂,自然是沒口子喝彩叫好。李三思粗通詩文,也略略看得出這詩的意境確實較霍小玉代筆的詩要高。至於這字,則是清奇峭拔,如百丈亂崖生怪木,一股不盡森森之意淋漓紙上,比霍小玉更是強得太多。李三思上前一步,裝模作樣地端看了一番這詩,向韓一秋恭聲道:“韓先生的這字果然極好,晚輩哪裡能及得萬一?”
韓一秋心道:“算你識相。”正想嘉勉鼓勵他幾句,叫他不太過自謙。哪知李三思話頭兒一轉,“晚輩斗膽,卻另有陋見:先生的這詩雖然古意盎然,獨具意趣,詩是十分好詩,只是擬古太過,這新穎氣象就稍有不足。晚輩愚見,以為這詩詞一道,最好能別出心裁。不然,即便作得再好,那也是白璧微瑕。”
李三思的這番誇誇其談並無大錯,韓一秋聽了也不能反駁,微笑道:“你說得不錯。這韻律、意像與新意的確是詩中三寶。你既然說我的這首詩新意不足,我也不好否認。聽你的意思,到像是能出新意。不如就請你揮就一首別出心裁的詩作如何?”言畢,他就把手中的筆往李三思面前一遞。
李三思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哪裡敢接筆?他又一拱手,向韓一秋、石員外及眾位賓客作了一個揖,朗聲道:“韓先生、石員外、眾位賓客,晚輩的字自然是遠遠比不上韓先生這等高人,也就不好班門弄斧了。詩嘛,自然也比不上。但韓先生既有所命,晚輩怎敢拒卻?也就好獻醜了。韓先生命晚輩賦一首別出心裁、有新意的詩,晚輩也就只好一意求新。在韻律與意像上,晚輩不敢與韓先生相比,也就只好不講究了。不然,豈不是顯得晚輩對前輩尊長無禮?”
眾人一聽,也覺得頗得有幾分道理:若是處處事事都與前輩尊長較勁兒,哪裡是謙敬前輩尊長的道理?卻都猜不到,李三思謙遜地聲稱不敢在前輩尊長面前講究音韻和意像,只是因為自己壓根就講究不來。
李三思見造勢也造差不多了,便咳嗽一聲,裝腔作勢地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遂能七步成詩。晚輩斗膽,只要四步。若是作得不好,諸位莫要取笑。”
此言一出,眾人也都是一齊輕輕驚撥出聲,臉上紛紛露出詫異與欽敬神色。這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婦孺皆知,敢仿效他的人,不是不知死活,就是當真身負絕學。趙縣丞聽了,更是差點昏倒。他自然知道李三思有幾斤幾兩,先前見他對著韓一秋這位大行家誇誇其談。他當時就恨不得捂住李三思的嘴,拖到無人處,再找來牛皮縫在他嘴上,讓他自吹牛皮吹個夠,別連累自己跟著被人取笑就好。
限時成詩的規矩是要請他人命題,切題成詩,不然就作不得數。若是預先作好一首,再當眾吟出,豈不是誰都能才高八斗了?李三思向韓一秋深深一揖,恭聲道:“韓先生,今日是柯員外家新婚大喜。晚輩甚感榮幸,想借此機會吟上幾句,當面向柯員外表一表祝福之意。敬請前輩出題。”
韓一秋微微一怔,心道:“你話裡都說了想吟詩向柯員外祝福,這是自己都先把題目給定了,卻又來請我出題?當著柯員外和眾賓客的面兒,我難道就能不准你吟詩祝福?”他本來也對李三思心存幾分好感,也無意為難於他,便把題目定得十分寬泛:“只要是喜慶吉祥之意,都無不可。”又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