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2/4 頁)
的木碗裡舀粥。不管碗大碗小,來人是男是女,一勺便是一碗,並不多給。大鍋裡水汽騰騰,也看不清是煮的粥是稀是幹。
李三思走到饑民隊伍中一位上了年紀的枯瘦老伯面前,說道:“老伯,能把您的碗筷借我用一用嗎?用一用就還你。”
那位老伯打量了李三思一眼,瞧見這個年輕人衣衫整潔,面色和善,不像是饑民,剛才又見過這位年輕人在粥棚裡巡查吩咐,就猜出李三思是這裡管事的,便把碗筷給了他。
李三思拿著木碗走到前面,吩咐那位負責舀粥的丁家僕人:“給我舀一碗,跟其他人一樣的。”那人一怔,也就隨手給他碗裡舀了一勺。
李三思端起喝了一口,立刻眉頭皺起,說道:“這可不行!”=============================分隔線=====================一更四四千字,完成,晚上再更四千字,求收藏推薦點選。
第八十四章 百般叮嚀都是爺
丁家的管家就在這裡主持施粥事宜,聽見李三思的這話,忙過來問道:“李爺,這粥怎麼不對勁了?您剛才都親眼驗過,這可都用的是好糧食呀。”
李三思把這喝了一口的這碗粥端給他湊到他跟前,說道:“丁管家,你看看,這粥稀得不像樣子,都快照得見人影兒。人一天喝兩碗這個,哪裡頂得住?還有,你為了省一點柴禾,這粥就沒煮爛,咬著就有生米味兒,這些饑民都好久沒吃過正經糧食,腸胃都虛弱得很,沒煮爛的米粒兒就消化不了。這沒煮爛的米粒,怎麼吃進去,就會怎麼拉出來。”
丁管家賠笑道:“李爺,您有所不知,這大災之年隔上幾年就有會有一次,施粥賑災,歷來就是這個樣子。不瞞您說,小人當年也逃過荒,喝過大善人們施的活命粥,那也就是這樣。我家少爺為著這個事仔細交待過,說您是他的叔叔輩,還說這是您交待的事,不能馬虎,他交待小人要把這施粥的事辦得實實在在。就算不衝著我家少爺的吩咐,小人念著自己也當年逃過荒,將心比心,那也不會弄虛作假,虛應故事。粥熬得稀,並非是有意刻薄,只是為了就著眼前有的糧食,能多頂一些時日,多救活一些人命。總不能有了一頓充;沒了敲米桶。須得細水長流,才是正經道理。李爺,您說是不是?這粥今天是第一次煮,熬得有點晚,就沒煮得很爛,下次小人吩咐開飯前早一些煮就好。”
丁管家說的這些話不無道理,李三思卻連連搖頭,不容置疑的道:“不行!做事哪能盡依著陳例舊規來?今天我就要立個新規矩:這粥煮好攤涼之後,必須厚能插筷,筷子不倒,才算合格。不單你這一處粥棚,其他各處,也都照此辦理。這粥本身給的就少,再這麼稀,哪裡能活得了人?柴禾也不能省,粥要熬得手指一捏就化。”
丁管家面有難色,說道:“李爺,您自然是善心好意。只是這麼個施粥法兒,如果原來能頂一月的糧食,就只能頂得十天……”
李三思一揮手打斷他,板著臉斷然道:“這個你不用管,照我說的辦就是!”
丁管家見他說得堅決,不敢硬頂,就悶著頭不回話,心裡直犯嘀咕:“這位李爺好心歸好心,但還真不是個做家計的人。照他這麼個施粥法兒,怎麼費得起?到時候糧食不夠,難道又要我們丁家再出?又哪裡應付得來?”
李三思看這丁管家一副為難相,猜出了他的心思,直言說道:“你放心,就照我的規矩來。糧食不夠,我再想法子籌措。我的丁大侄子雖然慷慨好善,我也不能讓他破了家。認捐三百石,就是三百石,半點不用多出。我說話算話,決不食言。你若不信,我也不妨與你立個字據。”
丁管家放了心,忙賠笑道:“李爺說哪裡話?您是在這蕭山縣裡,是撂一句話能摔在地上啪啪響的大人物,小人哪敢不信您?我就照您的吩咐辦就是。”
李三思神色鄭重地向他作了一個揖,客客氣氣地道:“丁管家,這件事不能輕忽,有勞你多費心了。這是丁府的功德善舉,也就是你的功德,日後必有福報。我每日會時不時過來察看,有大小事儘可以直接找我。”
丁管家連忙還禮,滿口應了。李三思再叮囑了他幾句,又瞥見那位掌著鐵勺分粥的年輕的丁家僕人一直埋著頭專注的幹活兒。他是見著有碗端來,就是一勺舀過去,看也不看,似乎是達到了傳說中眼中只見有碗,不見有人的境界。李三思上前拍了一拍那人的肩膀,和氣地道:“兄弟,別隻顧看著碗,幹什麼都要上點兒心。分粥之前,先看一眼,如果是老弱婦孺端著碗,這勺子就從鍋底舀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