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第1/4 頁)
一旁的筆。
“喂,快看,他……他……”
“什麼啊,結巴了啊。”
“鍾先生居然拿起筆了!”不少趕過來的人都是鍾嶽書法迷,本來鍾嶽擱筆不書之後,他們就感到挺惋惜的,這次鬥墨失利,不免對鍾嶽有些心疼起來,諸事不順啊……但看到鍾嶽居然拿起筆來了,頓時精神一振!
“難道鍾老師準備重回書道了嗎?太好了!我早就說了,搞什麼制墨嘛,好好寫書法,多好啊。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然而當眾人將目光回到鍾嶽這邊時,臉上的笑意漸漸淡下來,繼而又化作震驚之色!
這好像……不是在寫書法啊!
鍾嶽如今掌握畫骨八法之後,整個畫風上,有了很大的改進,特別是將徐渭潑墨寫意花鳥的技法融入王希孟青綠山水的畫法,開始用那種大寫意的姿態處理山水時,原本青綠山水的秀氣之貌,更增添了一層深遠的意境,將山水畫那種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鍾嶽的筆,大開大合。
畫骨八法,拆開來或許並沒有什麼很特殊的筆法,然而講求的就是這種千變萬化的組合。之所以大多徽州的書法家不習慣用這款松煙墨,那是因為這款墨,根本就不是給寫書法的人設計製造的!
雖然眾人還是一頭霧水,但是攝像機已經全方位地在拍攝鍾嶽現在作畫的視角了。
畫面上的墨跡,濃淡變化,彷彿是水與墨的相互博弈。看似黑白的墨筆,然而在紙上呈現的效果,居然讓人感覺到千姿萬彩!鍾嶽如今在國畫上的造詣,慢慢融合著學過的技法,各個大師技法雖大同小異,但是處理技法上還是有各自的獨到之處,這就要鍾嶽結合最基本的【畫骨八法】,去模擬篩選了。
如果說鍾嶽的書法,是在人們視野裡,一步步發展成長的從金石氣韻十足的漆書,到秀麗端莊的小楷,再到風格獨特、筆勢走急的行書,這是一條書道的摸索道路,那麼在國畫上,鍾嶽橫空出世,沒有那一段青澀稚嫩的摸索時期,這一出世,就驚豔到了眾人!
“夭壽啦!鍾大師的畫……居然……居然比書法還要出彩!”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
第三六三章 你們真的懂嗎?!
並非是鍾嶽的畫沒有一段青澀期,而是之前鍾嶽的那些國畫作品,大抵都淹沒在了書法的光輝之下,亦或是沒有曝光。
唯一能夠算得上曝光度比較高的,也就是蹭了周清雨的粉絲熱度,那幅專輯封面《青春》,不過這種並非是純粹藝術角度的熱度,很快就會隨著娛樂圈日新月異的娛樂新聞而消散。
然而,真正見證過鍾嶽國畫上快速成長的曹丹青,則十分明確,這段青澀時期,對於一個畫師來說,是多麼艱辛的一段路程,甚至於有些畫作,都是絕不示人的。
所以但凡鍾嶽寄給他的那些作品,曹丹青除了間或透過電話提點幾句,有時候來了興致,就書信往來之外,就再也沒將鍾嶽的畫輕易示人了。
這不僅僅是對於鍾嶽今後作品價值的一種保護,也是讓鍾嶽不會因為繪畫成長期諸多瑕疵而受人非議,以至於畫道艱澀難行。
當這幅用墨考究,宛如一位大師之作的水墨山水畫躍然於紙上的時候,不少人都驚呆了。腦海裡蹦出的第一個想法,就如同那聲夭壽啦似的,想著原來鍾嶽鐘不器,在國畫上還藏著一手啊!
就連攝像的那位大叔,都有些愣住了,他這個角度看去,是最能夠感受到這幅畫的詭異之處的。
國畫確實沒有形成過一套系統的構圖法則,即所謂的焦點透視法則,但是在攝像師的眼裡,他能感受到的墨色濃淡,絕對是能夠分辨出這幅圖內遠山、近山,流水曲觴,遠水波光泛白,近水綠樹高山倒映,這樣的呈現效果。
這就是國畫之中,不是法則的法則視覺意境!
鍾嶽將筆放在一旁,在他作畫的大半個小時內,現場陷入了一種寂靜,除了最開始的那一聲驚呼,大家都屏息凝神,看著鍾嶽在創作。就在這幅畫作落下最後的幾筆之後,鍾嶽才直起腰來,將毛筆在筆洗之中洗了洗,掛在一邊的筆架上。
直到鍾嶽停筆,不少人才回過神來,剛剛居然跟隨著鍾嶽的畫筆,居然走神了!
徽墨協會的會長,本身也對書畫略有涉及,看到這幅輕描淡寫的山水畫之後,更是佩服到不行。
他剛想問鍾嶽這畫風遠師何人,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是場鬥墨啊,並非是書畫交流,輕咳了兩聲,說道:“評委研磨試墨完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