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了院子,準備回家看看,有什麼好的木料沒有。
“你好,請問是鍾嶽先生嗎?”
鍾嶽剛走到家門口,就有好幾個人圍過來。
“嗯,有什麼事?”
那人出示了一下工作證,說道:“我們是市裡文化局的,想過來探測一下那塊魏碑的發掘地下面是不是有什麼墓冢,還請您配合一下。”
鍾嶽點了點頭,又說道:“探測沒問題,只是我是鍾家的後人,請幾位顧及一下作為鍾氏後代的感受。”
“這個您可以放心,沒有批准,我們是不會隨便挖掘的。”
鍾嶽便將幾個市裡來的工作人員帶進了屋子裡。
“鍾嶽。”
“顧小姐?你怎麼來了?”
顧秦將一份檔案遞了過來,“這是徽州大學的休學文涵,你看看。”
“真的辦好了?”
“你看看就知道了。”
鍾嶽將那檔案袋開啟,“真是太謝謝顧小姐了。”
“叫我顧秦就好,對了,這是下個月市文化館開館的邀請函,是黃老師讓我帶給你的,你爺爺的遺作,他老人家拿給了市書協的幾位書法家看了,都認為是很好的作品,將會在現代作品展臺展出,到時候你也可以去看看。”
“那替我謝謝黃老先生。”
顧秦笑道:“你也要努力啊,那些老先生聽說你是鍾繇後人,你爺爺還有你父親都是書法家,你要是拖後腿,到時候丟臉了,可就出洋相了。”
“丟臉?怎麼回事?”
顧秦有些臉紅地說道:“這事情也怪我。主要是針對那半塊魏碑,報社主編讓我負責做一個專題報道,我就用楷書鼻祖,鍾氏書法的主題做了一個報道,現在有好多人都期待著你露一手呢。”
“……”
鍾嶽這叫一個無語,他那底子,能鎮得住場面?這不是瞎胡鬧嘛!
顧秦笑了笑,“你努力吧,那我先走了。”
看在這休學檔案上,鍾嶽只能擠出一個勉強的笑容。這事情給整的,書法鼻祖,現在這社會,文人相輕,槍打出頭鳥,要沒個幾斤幾兩,這不是純屬給人當槍把子麼。
唉,這顧秦,可把他坑慘了。
顧秦轉身,看到市裡來的工作人員剛剛走出來,便問道:“怎麼樣?”
“我們初步勘測了一下,應該不存在什麼墓冢。”
“等等,等等。”
王大山匆匆跑過來,“幾位,不知道這裡是不是能批下個鐘繇故里?”
若是能夠開發成景點,絕對是大屏鄉發家致富的一大賣點,這是縣裡下派的任務,王大山這剛想給鍾嶽說說,能不能把宅子讓出來,作為景區的開發,聽說市裡文化局的人過來了,趕緊騎著那輛摩托車都過來了。
“鍾繇故里?怕是不可能。鍾繇故里已經是其他省市的景點了。”
“為啥,這……這不是有那塊魏碑……”
“那半塊魏碑,我們斷定跟井底的那半塊並不是一起的。井底的那半塊並沒有文字,很有可能是嫁接過來的,所以即便這位鍾嶽先生是鍾繇的後代,但隔了千年了,也不好考據了,所以並不能開發成景點,井底也沒有什麼墓冢,所以很遺憾。”
王大山算盤落空,只能嘆了口氣,“沒這個命啊……”
第九章 金農漆書
見到王大山有些失落的樣子,鍾嶽譏笑道:“王叔,別難過了。等我出了名,鍾氏故居開發成景點,還是有希望的。”
“去去去,你出名?我還不如指望家裡的那公豬下崽呢!”
王大山跨上摩托車,一臉怨氣地拉起油門,飛也似地開走了。鍾嶽笑了笑,回到屋子裡,開始翻箱倒櫃地找合適做筆桿的木料了。
找了許久,除了他爺爺那書軸上的木料好像有點價值外,其餘的找了個遍,都沒有什麼合適的木料,他總不能把他爺爺的作品給拆了吧,想了想還是作罷。
正當鍾嶽有些失落的時候,忽然見到牆角放了許久的細竹竿,眼睛一亮,對啊,我怎麼就沒想到呢,用竹竿不就好了!
竹管做的筆桿,本身竹子就有天然的紋路,品相跟定要比木管要好很多,加上竹子本身就是空心的,只要稍加打磨,就是天然的筆管了,這不是現成的筆管嘛!
想到這裡,鍾嶽連忙拿起那陰放了好幾年的竹竿,朝張伯家跑去。竹子要用來做筆桿,必須陰放脫水才能加工,用鮮竹做出來的筆管,不但手感不好,而且容易發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