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點制墨的流程,好的墨錠,那都是要陰乾的,花上個半年一點都不過分,不然憑什麼賣這麼貴?如果用什麼烘箱烘乾,是非常影響墨錠質量的。
“低調有內涵嘛。”
龐軍笑了笑,“那也得有個標識啊,如果你這是一批老墨,也就作罷,真的是有配方製成的,阿嶽,你想做大做出名氣來,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品牌,不然靠著這樣口耳相傳,要開啟銷路還是很難的。”
鍾嶽明白龐軍的意思。有配方,如果沒有品牌,那麼一旦自己找工廠代加工,這個配方一旦洩露,那麼自己就毫無競爭力可言了,但是有了品牌就不一樣了,即便是配方洩露,自己這個五百斤油的名氣招牌打出去,佔有了市場後,消費者就會認可這一百年古方。
不過鍾嶽暫時還沒有進軍商業這個想法,賣點墨錠,純屬是緩解一些緊張的手頭,畢竟要去淞滬了,手裡沒個十萬八萬的,去了不安心吶。
他又將系統之中制好的二十根墨錠碼放整齊了,準備再去一趟市裡,找龐軍代銷。
鍾嶽現在手頭上的錢,也就是個六七萬,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但是問題在於,鍾嶽還養著個系統,鬼知道什麼時候,突然冒出個什麼劇情任務,到時候要花錢了,手頭錢不夠,那就很尷尬了。
別人寫字畫畫是為了掙錢,而鍾嶽是掙錢為了寫字畫畫。
至於找什麼代工廠,暫時還不是鍾嶽所要去想的。他現在最主要的重心,並不是掙錢。
……
……
文化館的會議室內,市大學生書法大獎賽的參評工作,在這裡開展。
由現場評審打分,選出來的十幅候選作品,擺放在展廳畫板之上。如果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市級書法比賽,也就不會搞得那麼隆重,需要美院承辦,書協參評,市文化辦稽核了,關鍵是這次比賽,涉及到之後的一次全國性比賽的入場券問題。
文化辦的幾個主任、書協的骨幹以及文化館的幾個負責人,坐在會議室內,看著展館視窗中的十幅作品,討論著獎項的評定問題。
“幾位領導,根據獎項評定,這次獲得現場書法家最高評定的就是這幅《靈飛經》四十三行作品了。”
一位兩鬢花白,玳瑁老花眼的老頭眯縫著眼,“哦?就是被報社媒體最近炒得很火熱的那幅作品嗎?”
張邵林笑道:“房主任,是的。”
房文山,這個是張邵林的老友了。當初那也算是同門師兄弟了。房文山從政比較早,混到了文化辦的主任位置,當初張邵林還笑自己這位師弟醉燻名利,結果到了晚年,自己也混到了編制內,雖然以前小山小山的叫,現在工作場合,還是叫了一聲房主任。
張邵林能夠當上這個文化館館長,可以說有大半的因素,是這個同門師弟使力相助。
“嗯,從筆法上來看,確實,這幅作品的質量的確比其他這些作品要高出一籌。只是這個用墨上,細看還是略微有些瑕疵啊。”
房文山雖然多年不碰筆墨,但是眼睛還是一如既往地毒辣。
底下坐著的張存禮猶豫了一下,還是起身說道:“房主任,這件事情,我解釋一下吧。”
“哦,是存禮啊。你說你說。咱們雖然在會議廳,但是在座的,當初都是書協的老夥計了。”
“當時現場少了一塊毛氈,所以鍾嶽這幅作品,是在一塊紅巾布上寫完的,您也知道,這種用來裝飾的布料,它不吸水,所以墨跡稍重的地方,它就不易吸墨,停留在紙上就容易化開。”
房文山雙手負背,在幾幅作品前來回踱步,身後幾個文化辦的副主任,也駐足一一稽核著。
“這樣啊……那真是難為這位小同志了。”
其實這個影響,對於鍾嶽來說很小,因為鍾嶽的筆法運轉極快,寫靈飛經的時候更是神速,所以墨跡往往還沒化開,便已經隨著筆毫拖動了,也只有幾個轉折的細微之處,有這樣用墨化開的跡象。
“房主任,也不能這麼說。這現場書畫嘛,總有個意外,這個不是理由。”
“嗯。不過這幅作品還是挺不錯的。就給個二等獎吧。這幅顏勤禮碑的仿作,提到一等獎的位置上來。”
張存禮皺眉,建議道:“這兩幅作品明顯不是一個層次的,房主任,這樣子不妥吧?”
“老張啊,不是這個原因。咱們這次大賽,主題是什麼?精神文明建設!這個靈飛經,道家經文,提到一等獎的位置,不妥!還是這幅顏勤禮碑的內容符合主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