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事了,詩原詞我已經背不起來了。意思是相愛的人不完全是甜言蜜語,有雨雪,有泥濘,更有跋涉,你能體會其中的含意吧!
你看過《街道》吧!一位文人為你媽媽的歸宿唱讚歌了,我已經把那篇文章寄到佛羅里達去了,看起來,每個人都要肩負著自己的過去,無法剝離。昔日的“祖國的花朵”在北美落戶了,如果沒有政策上的開放,這完全無從想像吧!
我已經買了一件陝西老鄉做的羊絨防寒服,比羽絨還暖和,謝謝蓉蓉的體貼。
你爸爸接到寄去的天茶後,來了一封信,對蓉蓉的孝心十分感動!春節時,要不要給奶奶寄點錢去?一千元人民幣老太太就能十分高興,能夠心裡暖乎乎的,這在你,九牛一毛吧!
我可以代你寄,你不過意,將來還我好了。
姥姥〓1997�12�23
再次祝你聖誕快樂,一位哲人說:“所有的愛情程序都是在感覺中完成的。”你認同嗎?
代問秦教授好。
致柳青、柳如眉信 六
青兒:
眾多的日本廣告引我回到了青春,我們當時,一心想拯救人類,(夠狂的吧!)真的沒去欣賞過日本眾多的美食。我們吃的壽司,大多是日本房東用紫菜裹上,中間挾上一根黃蘿蔔條,要是挾上一塊魚,那就很不平常了。生活在前進,對宇宙來說,歲月永恆,對個體來說,則是消逝,是佛家說的無常。我自信還不是那種苟且偷安的人,數起歲月來,卻怎樣也拋不開滄桑之感。日本是美麗的,我卻真真正正地不喜歡日本人,當然這只是一種偏見,我沒有到日本去遊的情思,那是和你爸爸相處的時代,你能去看看日本對我是結束了青年的夢。
應日中文化協會的邀請,我寫了一個小散文,說小,只是我儘可能把幾十年的遭遇縮短在幾千字之內,怨天尤人是侏儒的思維,我自豪能清醒地對待歷史,遺憾的是我已經老了,身體老化的後果是一種淡然。今冬能在海邊過冬於願已足,這些年的坎坷,我的消費觀固守在量力而行的框框之中,儘管你已富裕到比較自如的層次,我仍然不願意向你超額索取,請理解我這種“自我封閉”。
《中國時報》那條小特寫,我讀出的是你對那個人的一往情深。1997年以來,他已經很少到我這裡來了。我並不怨他,只是一種惆悵,惋惜他沒有成為我們家庭的一員,這些都要用緣分來安慰了。
張泉的夫人終於撒手人寰,傷痛最多的怕是兒子,因為,媽媽只有一個,這個半大小子一時可能意味不到失去媽媽那無可彌補的損失。張泉說夫人彌留之際,只掛心一件事,就是兒子考沒考上北大附中高中,一聽說兒子的分數過線,便安心地瞑目而去,這是則動人的插曲吧!
你做事缺乏條理,陷在事務之中是必然的,有可以信賴的人幫忙,多解脫自己,這是生活中的樂事,我勸你多照顧盧堡一些,享受夕陽之戀吧!
北京今年雨多,不是很熱,看起來,是可以安然度夏了,農科院的楊大夫勸我重吃氣管炎丸(我80年代吃過),效果竟然不錯,咳嗽基本好了,請放心。
媽媽〓
今日大暑,窗外暴雨如注,死不了被打得直不起來,謝謝你也種了死不了。
。 想看書來
致侯健飛、劉海燕信 一(1)
健飛:
我拿不準我的說法對不對你的心思。我以為,對工作的執著,是一種精神,是生活的動力,是決定一個人精神面貌的要素。人類就是由於不懈地探索未知事物,不斷在工作中創新,才獲得了今天的文明成果。具有執著於工作的真情,可以說是人類精英的共同特點。我很欣賞你的那種“拼命”,但不同意它的負面。拼命之後,要求褒獎是人之常情,沒有褒獎便灰心喪氣,也應該算在常情之內。我以為“拼命”,第一要求理解,即使一時得不到理解,那也沒什麼。只要拼命的內容是與歷史前進的步伐合拍,那就心安理得。總結經驗,再去拼下一個命,只要不是蠅蠅苟苟,只為一己的前程奮力,甚至不惜損他人(比如:打個小報告,踩人一腳什麼的)以利己。我以為:這就是滄桑正道,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了,說得很簡潔:“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再說學英文的問題。如果只為了職稱、為了房子而學,動力不大,特別是具有“俠文化”的你,可能覺得職稱、房子,不在話下。如果你把層次提高一級,想想看,語言是工具,多一份語言功能,你就多了一雙耳朵、一對眼睛、一項傲立於社會的才能。說起來是舊話了,我們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