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櫃裡的模擬影象和照片說:“這是摩亨佐。達羅遺蹟,世界著名的印度河文明。1922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了摩亨佐。達羅遺蹟,考古學家對這裡進行了廣泛的發掘,在一百平方公里的地區上,發現了震驚世界的城市遺址。城市的規模和完善的公共設施外令考古學家瞠目結舌。令考古家不解的是這座城市是在瞬間被毀滅,後來經過大量科學考證,印度河文明毀滅的答案是毀於核戰爭……”
思凌被姜無為的話驚得瞠目結舌,隨即發出了一聲情不自禁的驚呼,“核戰爭!你說的這是什麼時代的事情?”
姜無為對思凌的驚愕表現並不感到奇怪,因為他第一接觸到摩亨佐。達羅的時候,內心的震驚並不亞於思凌,他接著說:“摩亨佐。達羅位於現在的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納城以南24公里的印度河東岸,摩亨佐。達羅,翻譯過來的意思是‘死人之丘’……”
說到這裡,姜無為和思凌同時愣了一下,倆人不約而同地相互看了一眼,異口同聲地重複了一遍,“死人之丘!”
思凌隨即驚喜地說:“無為,‘死人之丘’與‘天墓’似乎有異曲同工的含義。”她沉思了一下接著問:“另外你剛才所說的摩亨佐。達羅毀於核戰爭,是否有你常說的考古證據?”
姜無為明白思凌的意思,警察破案注重的是證據,而作為考古學者來說何嘗不是如此,他指著其中一張照片說:“考古家首先從挖掘出的人骨上發現了線索,摩亨佐。達羅出臺的人骨顯示,都是在十分奇怪的狀態下死亡,全部是猝死。人骨都是在居室裡被挖掘出來的,你看這張照片,這間居室裡竟然又成堆的屍骨……”
思凌注意到無為所指的照片,很明顯地可以看出有的遺體是用雙手蓋住自己的臉,呈現出保護自己的樣子,顯示出異常恐怖的狀態,整個畫面令人慘不忍睹。
“經過考證,這一地區從未發生過地震和火山爆發,那麼究竟是什麼樣的恐怖災難使這些人在瞬間死去?有的考古家提出襲擊、集體自殺、流行病等假設,均被推翻,因為這些假設都不能解釋‘瞬間死亡’。印度的考古家對出土的人骨進行了詳盡的化學檢測,發現這些人骨均有高溫加熱的痕跡,也就是說是異常的高溫使摩亨佐。達羅的居民猝死……”
思凌聽到這裡突然插了一句,“也可能是巨大的火災令這裡的居民死亡啊!”
姜無為微微一笑,“考古學家們已經考慮過這種可能,但是在挖掘過程中並沒有發現有火災的痕跡,倒是又發現了其他證據。”
“哦,什麼證據?”思凌流露出很感興趣的神情。
姜無為又指著另外一幅模擬圖畫說:“你看這裡,考古人員在挖掘過程中發現一個巨大的爆炸所產生的痕跡。摩亨佐。達羅古城面積大約是260萬平方米,整個城市分為城堡和市區兩部分,筆直的街道在十字路口直角相交,房屋排列整齊。而在城區中心位置發現了一個直徑約一公里的爆炸點,呈輻射狀向外延續,越是靠近中心點建築毀壞的越嚴重。另外在爆炸點附近發現了大量的類似廣島核爆炸後遺留下的‘玻璃建築’,即托里尼提物質……”
說到這裡,姜無為看著思凌說:“你是警校的高材生,對托里尼提物質一定非常熟悉。” 。 想看書來
史前秘密 (3)
思凌用揶揄的口吻說:“謝謝博士的誇獎,略知一二。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的托里尼提沙漠爆炸後,沙子因為高溫凝固成玻璃狀物質,這種物質被人們稱為‘托里尼提物質’,我的回答不知道是否正確?”
姜無為微笑著點點頭,接著說:“在印度次大陸的史詩神話中也傳誦著古代核戰爭的戰場,公元前三千年的大敘事詩《摩阿婆羅多》中記敘的戰爭場景如同廣島原子彈爆炸後一樣,提到的武器連現代武器也無法比擬。另外一部敘事詩《拉馬亞那》描述了幾十萬大軍在瞬間被毀滅的景象。大決戰的場地就是被稱為“蘭卡”的城市,而“蘭卡”正是當地人對馬亨佐達摩的稱呼……”
“難以置信,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無為,實話說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教授留下的這些證據,我真的以為這是神話故事。”
“你既然提到神話故事,那麼我為你講一個真實的與印度河文明有關的傳奇故事。”姜無為興致勃勃地說。
思凌指著玻璃櫃裡的資料問:“與核爆炸有關係嗎?”
“當然,我們現在沒有時間去探討其它方面的問題。”無為略一沉思,然後問思凌,“你對雅利安人瞭解嗎?”
“我只知道德國納粹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