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部分(第1/4 頁)
廬州,楊炎家裡,一位年約二十歲的年輕人正手捧著一本《九章算術》仔細研讀著,這人正是楊渥的族兄楊信,自幼愛學習的他,對於數科也有一些涉獵,然而終究只是作為一種興趣,所以此時聽說淮南科舉考試內容後,當即便找來這本書開始溫習起來。
“信兒,我說你怎麼就這麼倔呢?世子是你兄弟,不是外人,你去找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會丟你面子的。相比於那些實惠,面子值幾個錢?”見到楊信寧願臨時抱佛腳也不願前往廣陵求楊渥,楊炎不由有些急了。
“父親,這不是面子問題,這是立身的問題!”楊信堅定說道:“孩兒即便這次科舉因為才能不足而落選,但至少是憑著自己的努力。孩兒想做個好官,首先立身就要正吧?一開始出仕的方法都立得不正,將來肯定會走上邪道!”
“你……”楊炎被他氣得夠嗆,不過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最終無奈只能由他去了,暗中卻開始想著如何給廬州刺史打個招呼。
濠州,聽到科舉的訊息,劉金當即便準備讓自己兒子參加,不過劉仁規自然不願,他還想直接接任為濠州刺史,怎麼會去參加科舉呢?而且,那麼多淮南高官,他們的公子只怕都不會選擇科舉之途,他若是一個人去參加,肯定會被笑話死。
不過劉金這一次卻是鐵了心讓他去參加,在他的嚴厲要求之下,最終劉仁規只能答應下來。
……
在淮南之外的各地,吳王舉辦科舉的訊息也同樣帶來了巨大震動,許多士子也動了應試的心思。
對這些人來說,淮南如今正如日中天,雖然還比不上樑王朱全忠的勢力,不過相比於其他藩鎮,無論是被打得勢力大衰的李茂貞、李克用,還是割據蜀中的王建,楊行密的聲勢如今都是最強的;至於其他藩鎮就更不要提了,勢力差得更遠。
而從名聲上來說,吳王楊行密的寬厚愛民是天下皆知的,對於士子也比較重視,而朱全忠、李克用、李茂貞這些藩鎮在天下士子眼中卻不過是粗俗的武夫而已,自然沒有楊行密的聲望高。
更何況,如今的淮南在南方已經徹底壓制了錢,又迫使鍾傳主動前來聯姻,趙匡凝、雷彥恭更是主動遣使來依附。以如今淮南的威勢,或許將來統一南方也為時不遠了。對於南方諸多士子來說,趁早加入淮南集團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洪州,一位十七歲的少年正在聽著枯瘦中年男子說話。
“齊丘,這次淮南科舉,你雖然年紀還小,不過也可以去考上一考,以你的才學,應該能夠考中了!”
“父親,咱們宋家不是世代都在江西為官嗎?您怎麼忽然想起來讓孩兒前往廣陵參加科舉?”少年有些疑惑,他雖然聰明絕頂,不過畢竟年少,許多問題還看不透,自然不明白為什麼他的父親要讓他去別的藩鎮參加科舉。
“是啊,世代在江西為官,不過如今天下大亂,咱們的大王也已經老了,兩位公子又爭權奪利,內亂不休,加上兵備鬆弛,將來只怕會被淮南所滅。所以你也沒必要繼續留在江西了,還是趁早謀個出路吧!”中年男子嘆息道。
江西的頹勢,只要稍有見識的人都能看出,許多人自然想到了另謀出路,這次淮南科舉,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重要的機會。
……
總的來說,淮南科舉的訊息傳開以後,各地士子出於各種原因,都開始摩拳擦掌準備應試。不過除了像汪臺符等涉獵廣泛,對於數學,律法,歷史地理等都有了解計程車子外,更多有心科舉計程車子卻對淮南科舉的內容提出了質疑。
在這個時代,科舉最受重視的進士科考的是詩詞歌賦,明經科考的是儒家經義,他們這些士子即便有走科舉道路的想法,平時所學的也都是詩詞歌賦和儒家經義,對於那些刻苦專研數學,律法等內容的人,都會被他們看做是不務正業。
楊渥卻沒有理會這些質疑,對他來說,治理地方需要的恰好是那些被他們認為不務正業計程車子。
如今南方戰事暫時停了下來,王茂章那邊還需要一段時間等剛打下來的四州做好了準備才能抽出兵力繼續進攻,秦裴更是無力發動攻城戰,只能繼續留在杭州牽制錢主力。
不過為了防止錢突然出城襲擊,楊渥還是多次派人去提醒秦裴,讓他提高警惕。
一月,過完年後不久,廣陵城中新年的餘韻尚未散去,又再一次陷入張燈結綵的忙碌之中。
不過與過年的那種節日喜慶不同,今日城中百姓歡呼,只為了一個人的婚禮吳王的世子,淮南的繼承人楊渥,將在這一天迎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