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1/4 頁)
“或許可以用計誘使田等人起兵?”
高開口說道:“如今王師範不是想要大王起兵接應他嗎?大王不妨答應他的請求,派遣大軍出兵討伐朱全忠,給田他們造成‘廣陵兵力空虛’的錯覺,這樣一來他們覺得時機成熟自然會起兵造反。”
這個計劃還是有一定可行性的,而且這也是最能讓淮南眾將們信服的辦法,楊行密並沒有做任何對不起他們的事,他們卻在野心的驅使下起兵謀反,這種情況下眾將自然會選擇支援楊行密。
歷史上楊行密就是採用的這個辦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一方面派李神福西進討伐杜洪,另一方面又讓王茂章率軍北上青州援助王師範,同時還派軍數萬進攻宿州,這一切都是為了誘使田等人起兵造反;但結果田等人一直到八月份都沒有起兵。
於是楊行密開始採取分化逼迫的時段,將田麾下大將康儒冊封為廬州刺史,這下田以為康儒已經投靠了楊行密,他的造反計劃也被康儒洩露,於是田將康儒全家誅殺,並且立即起兵。
不過楊渥覺得像歷史上那樣做時間未免拖得太久,中間足足留了七個月的時間給田等人做準備。此外,這個計劃有些冒險了,雖然歷史上李神福和王茂章都大獲全勝,但楊渥不知道他的穿越會不會造成影響。
“小子覺得高書記的辦法很好,不過除了誘使他們造反外,父親其實也可以先採取措施使得安仁義首先造反。”楊渥笑著答道,“在田、安仁義和朱延壽三人中,實力最弱的是安仁義,最不得人心的也是此人。他在潤州為刺史多年,幹過很多不法之事,父親完全可以藉機發作,罷免他的官職。”
當初楊渥剛來到這個時代時也曾向楊行密提出過罷免田等人官職逼迫他們造反的辦法,但那個時候的他還只是毛頭小孩一個,說出來的話自然不被楊行密重視;更何況,如今楊渥回想起來也覺得在沒有合適的理由的情況下同時罷免這三人未免做得太難看,淮南的眾將心中肯定會有不服的,對於爭取人心非常不利。
不過相比于田和朱延壽二人,楊渥覺得罷免安仁義的刺史之位卻是可行的辦法。
田、朱延壽二人都是淮南的老人,田曾經在“三十六英雄”中的地位僅次於楊行密,而朱延壽更是楊行密的小舅子,這兩人在淮南的威望深厚,輕易不能動他們。
但安仁義卻大有不同,此人乃是沙陀族,而且是一個降將。當初秦宗衡率領蔡州軍南下江淮時,安仁義便是秦宗衡的親信,後來孫儒殺了秦宗衡奪取軍權後,安仁義擔心自己也會被孫儒殺掉,於是投靠了楊行密。
從資歷和威望的角度上說,安仁義遠遠比不上田、朱延壽二人,論建立的功勞也不如田他們,而且在淮南眾多官員中也不怎麼得人心。或許同時對付田三人會讓淮南上下官員心中不服,但只對付安仁義一人卻不會引起他們的反感。
這就像當初楊渥對張灝發難時一樣,一開始眾人對與周隱提出的嚴懲親軍指揮使感到疑慮,但聽說要對付的是張灝時大家便紛紛同意了。如今的情況也是如此。
後世歷史上建文帝削藩時,因為燕王朱棣的實力最強,所以他選擇了先對付實力較弱的周王和齊王,結果給了朱棣足夠的造反準備時間。
但如今的情況和建文帝時期是不同的,歷史上的周王、齊王實際上並沒有造反的打算,建文帝對付他們其實作用並不大;但安仁義卻是田的盟友,如果能使得安仁義起兵造反,那麼距離田的造反也就不遠了。
“世子此策可行,安仁義在潤州為刺史多年,做過的不法之事不在少數,大王只要暗中找到證人,讓他們前來告狀,並且把事情鬧大一些,大王再公開審理案子,然後藉機罷免安仁義刺史之位,將他調往邊地。”嚴可求笑著補充道。
當初大將臺在海州擔任刺史時就曾經因為貪腐而被百姓告發,剛好田和臺不和,藉機要求罷免臺的職務,楊行密只好將他貶為漣水制置使。
臺的資歷威望都遠在安仁義之上,既然連他貪腐都被免職了,那麼如今再有百姓告安仁義的狀,藉此免除安仁義的刺史之位誰也不能反對。
接下來安仁義要麼選擇造反,要麼就只能乖乖認命。一旦他選擇認命,那他失去了潤州後在錢糧上就會受制於淮南,即便手中還有軍隊又能有什麼作為呢?
而且,從歷史上的情況來看,首先起兵造反的並不是田,反而是安仁義;楊渥覺得如果罷免安仁義的刺史之位的話,此人定然不會乖乖認命,而會選擇起兵造反。更何況,即便他不造反,淮南也可以進一步採取措施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