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較多的傷亡,而且會消耗大量糧草輜重,更重要的是耗時較長,容易出現變數。”
這一點張訓等人也必須承認,雖然擊敗了朱全忠,但梁軍的主力還在,並且還有相當強的實力,梁軍的人心也沒有崩潰,面對淮南軍的進攻應該不至於出現望風而降的情況。
若是強攻城池的話,即便是進展順利,只怕至少也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才有希望攻破,而一兩個月之後的局勢如何很難說,說不定那時候朱全忠已經緩過勁來了。
到時候梁軍只要派出一支較為強大的援軍抵達,淮南軍要破城就需要先擊敗援軍才行,這就增加了變數,在沒有絕對把握擊敗梁軍的情況下,撤軍就會成為唯一選擇。
當然僅僅這一點理由顯然無法說服眾將,畢竟攻城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若真是決定了要攻城,自然就不會害怕這些難處。
“在下的第二個理由是,據在下所知,目前淮南的戰略就是先迅速統一南方,解除淮南的後顧之憂,然後集中兵力發動北伐。若是此時攻破宿州或者潁州,那就意味著淮南將不得不投入重兵進行防守。更重要的是,如今朱全忠主力尚在,甚至要不了一年時間就能恢復實力;而宿州和潁州與壽州等地不同,這兩州一來地處淮北,更利於梁軍騎兵的發揮,同時因為它們距離中原實在太近了,朱全忠絕對不會容忍這兩地落入淮南之手的,所以梁軍不斷髮動反擊就是必然的。”
“這樣一來,且不說淮南軍能不能一次次的在淮北擊敗梁軍的進攻,即便能做到,那也意味著淮南軍的主力將不得不一次次的北上與梁軍交戰,這顯然與先統一南方的策略不符合。到時候,淮南就會成為吸引朱全忠火力的靶子,其結果就是讓岐王等其他藩鎮坐收漁翁之利。”
“而淮南如果不攻破城池,只大肆擄掠財物人口,打擊敵軍的有生力量,這不僅能壯大實力,擴大聲威,還能大大減少這次北伐的難度。同時退守淮河防線的話,有清口之敗和這一次慘敗的兩次重大教訓,朱全忠肯定不敢再次渡過淮河與殿下交戰。這樣一來,淮南就能集中兵力先行統一南方了!這便是在下的理由!”
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
總的來說,郭崇韜的觀點還是很有道理的。
朱全忠這次南下雖然遭到慘敗,但以梁軍的深厚底蘊,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復過來。
事實上,歷史上從李存勖繼位時算起的話,晉梁大戰十五年,梁軍多次戰敗,像這次這樣損兵折將七八萬人的重大敗仗也有好幾次,其餘損失三四萬人的敗仗則更多,但梁軍依舊能堅持下去,並沒有出現兵力消耗殆盡的跡象。
後來李存勖能夠一舉滅掉後梁,還是因為有內奸向李存勖洩露了後梁都城汴州兵力空虛的情況,而李存勖在郭崇韜的建議下,率領精銳騎兵避開梁軍主力,發起奇襲,一舉攻佔汴州,這才消滅了後梁這個大敵。
換言之,梁軍此時的實力還很強大,遠遠沒有到崩潰的時候,如果此時淮南出兵攻佔靠近中原的宿州、潁州等地,就極有可能引發與朱全忠的強烈碰撞。
在淮北之地,失去了地利優勢之後,淮南軍還能不能一次次的擊敗梁軍,這顯然很難;更重要的是,這會使得淮南軍主力被牽制在北方,不利於先統一南方的戰略。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楊渥緩緩說道。
郭崇韜聽了不由眼神一亮,連忙說道:“不錯,就是這個意思!殿下所言實在太精闢了!”
僅僅九個字,就描繪出瞭如今淮南應該實行的戰略,讓他深感佩服。
楊渥笑了笑,卻沒有解釋什麼。
一旁,張訓等人聽了也在心中細細咀嚼著。
“高築牆、廣積糧”這六個字很好理解,就是最大程度的積蓄力量,鞏固根本。而如今淮南的根本自然是統一南方。
至於“緩稱王”,就是在有足夠的實力之前不要出頭,尤其是現在,朱全忠的實力還很強,不能與他硬碰硬,那隻會削弱淮南的力量,而便宜其他藩鎮。
事實上,楊渥一開始就沒打算在淮北與梁軍來個硬碰硬的大戰,這一次北伐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刷一刷聲望,再趁機搶掠一番,將朱全忠從壽州搶去的都搶回來。
當然,若是梁軍不經打,宿州和潁州能夠輕易打下來,楊渥自然也不會客氣。
尤其是宿州,這裡是徐州的側翼,要攻打徐州就必須先拿下這裡,而將來要北伐中原,就必須先拿下徐州。
所以如果真的能夠拿下宿州,楊渥是不會輕易放棄的,即便是與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