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3/4 頁)
感激。
商船隊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建立起來的,不過市舶司卻需要儘快建立。
除了設立泉州市舶司外,楊渥最終決定接受徐知誥的建議,在蘇州也設立一個市舶司。
至於兩個市舶司的負責任,楊渥決定以剛剛被點為這一屆科舉狀元的蔣延徽為蘇州市舶司的負責任,至於福州市舶司,則由楊渥去年新納的妾室徐氏的兄長徐善來負責。
至於徐知誥,正當楊渥準備決定他的首個出仕官職之時,福建那邊卻有訊息傳來,說是徐溫的母親周氏病故了,徐溫請求回家丁憂。
按照這個時代的喪禮,父母病亡之後,作為臣子的應當居喪三年以示哀悼,在此期間是不能繼續做官的,除非楊渥以特旨奪情,才能以孝服繼續留用。
在這個時期徐溫才剛剛擔任福建巡撫不久,諸多事物剛剛走上正軌,若是徐溫就此丁憂回家,那麼楊渥就不得不再尋一個合適的人選來擔任福建巡撫。
而在這個時候楊渥卻難以找到合適人選,所以只有下達令旨,命徐溫以孝服繼續留用。
徐溫雖然繼續留用了,但他為了表明自己心意,最終命徐知誥代替其父親回家守孝。
所以今年這一次科舉,最終大部分進士還是像往常一般去地方上擔任一些**品的小官,而作為榜眼的徐知誥最終卻是沒有被授予官職。
正當楊渥忙著處理內政,擴大財政收入之時,江陵城中,高季昌卻在為吳國的日漸強盛而無比擔憂著。
當初荊南節度使下設有八州之地,但經過周邊各方勢力的逐步蠶食,等到高季昌上任之時,已經只有江陵這一處地方在他手中。
後來經過他的一番努力,又收復了歸州和峽州這兩州之地,但其勢力比起當年來還是差了很遠,在南方諸多勢力中更是處於墊底的存在。
雖說他的謀臣梁震告訴過他,荊南的前途就在於擇強而侍,在諸多勢力的夾縫中求生存。
然而這一切的前提必須是周邊各大勢力的相互均衡。
就像歷史上那樣,不管是吳國還是馬殷的楚,錢的吳越,福建的王審知等等,他們各自都有一定的實力,相互牽制之下,荊南的實力雖然弱小,但也能左右逢源,獲得生存空間。
然而現在的情況卻是吳國在南方一家獨大,沒有任何一個勢力能夠與之對抗。
錢早在多年以前就被消滅了,馬殷在兩年前那一戰中被打得大敗,如今已經明白自己不能與吳國抗衡,所以轉而開始向西南發展以避開吳國的鋒芒。
王審知的福建則在去年剛剛被吳國消滅了,劉隱的嶺南本來就地勢偏遠,難以起到牽制吳國的作用,更何況劉隱在名義上還投降了吳國。
至於那些更小的勢力,比如虔州盧光稠等,更是無力與吳國對抗。
遍觀南方諸多勢力,一個個都在吳國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尋求生存之道,沒有哪一方能夠與之對抗。
所以荊南想要來個左右逢源卻是沒有那個現實基礎。
對於高季昌來說,他現在最好的選擇反而是留在朱溫的麾下,繼續做他的荊南節度使,乖乖的為朱溫鎮守荊南;這樣或許將來吳國進攻時,朱溫會看在他比較恭順的份上派兵來救援。
相對於南方的其他勢力,荊南最大的優勢就是距離梁國的地盤更近,其位置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吳國若是要進攻這裡,朱溫不管是為了遏制吳國還是為了自己的領地的安全,都會派兵前來救援。
至於投靠吳國的選擇他卻是從來都沒想過的。
吳國的政策早就是世人皆知的,楊渥只需要那些真正為他掌控的地盤,而不是一個名義上臣服於他的藩鎮。
如今嶺南、虔州等地對楊渥的臣服,這些都不過時暫時的權宜之計,將來楊渥定然會逐步清理這些勢力,這一點幾乎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所以高季昌從來都沒想過去投靠吳國,那樣對於保全荊南根本是一點作用都沒有,反而會因此得罪了朱溫,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前輩,去年吳國又消滅了福建的王審知,這統一南方的步伐又近了一步,本帥如今雖然背靠梁國,但真要是吳軍大舉來犯,而梁軍主力又被晉王拖住了,到時候我荊南可就危險了。不知前輩可有什麼好計策嗎?”節度使府中,高季昌恭恭敬敬的向他的首席謀主樑震請教著。
這幾年時間下來,他已經被梁震的才能徹底折服,所以梁震雖然堅持不出仕,只以布衣的身份為他效力,他也絲毫不怪罪,反而對其更加看重,平時都以前輩相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