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2/4 頁)
備卻絲毫沒有下降。
時刻保持戒備,這是每一支精銳軍隊都要做到的一點,而吳國的那些百戰精銳,自然能夠做到。
中軍營帳內,作為吳國目前唯一一個世襲罔替的國公的繼承者,李承鼎身上不可避免的肩負了極大的壓力。
不僅是因為他父親生前留下的威名需要他繼承,更是因為這次戰事他被委以重任,負責信州方向的吳軍。
原本按照樞密院制定的平定福建的作戰計劃,吳軍將會出動六萬餘人分三路發起進攻,其中浙江方向乃是主攻方向,集中了四萬大軍,而江西方向則只有兩萬人,此外還有張可宗的五千水軍將從海路發起進攻。
李承鼎雖然目前職務只是都指揮使,但他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後,身份反而凌駕於他的上司劉信之上。
為了避免指揮混亂,再加上楊渥有意給自己的姐夫更多的立功機會,所以這一次江西方向的吳軍就全部由李承鼎來指揮。
初次擔任重任,李承鼎自然非常謹慎小心,雖說王審知已經去金陵了,但他還是下令各部保持警戒,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福州那邊傳來的訊息讓他感覺很不好。
福州城中自然有吳國的密探,前段時間城中四處傳播的對吳國不利的留言,以及王延翰在城中各種橫徵暴斂,無不表明福州有陷入動亂的可能性。
這些情況都使得李承鼎等人更加警惕起來。
按照約定,在福州的密探應該每天都派人來通報一聲訊息,結果這都三天沒有新的訊息傳來了,所以李承鼎才會判斷,福州的確是有變故發生!
第四百一十九章設伏
“福州的局勢已經非常緊急了,我等若是不採取斷然措施,繼續坐視局勢惡化,或者繼續等待大王的命令,那都是極為不妥的!進攻建陽,乃是本將下的命令,若是出了什麼問題,一切後果都有本將來負擔!”面對部屬們的勸阻,李承鼎堅定的說道。
本來按照規定,在沒有確切的訊息之前,或者在得到金陵那邊的明確命令之前,他們這些邊境將領是不能私自出兵攻擊福建的。
畢竟王審知都去了金陵覲見楊渥,投降的趨勢十分明顯;若是貿然動用軍隊,弄不好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得投降的事情出現變數。
但李承鼎結合之前福州出現的各種亂象,他判斷一定是有反對投降的將領發動了兵變,控制了福州,並且將福州封鎖起來了,這才使得在福州的密探不能將新的訊息傳來。
若是不盡快採取措施,只怕福建的局勢就要更加惡化。
福建五州之地,最重要的無疑是福州和建州這兩地,如今福州已經被反對投降的勢力掌控了,剩下的建州雖然還在王審知的親信陳陶的掌控中,但誰也無法保證陳陶接下來會怎麼做。
在這種情況下,李承鼎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下手為強,趁著陳陶戒備鬆弛的時候,迅速出兵將建州拿下來。
只要拿下了建州,那麼不管福州那邊的局勢如何,吳軍都會掌握主動權,都能隨時選擇繼續進攻福州還是暫時等待時機。
他做出這個決定是冒著巨大風險的,去年的劉崇景的例子就在不久之前,若是李承鼎同樣判斷錯誤,造成了不好的影響,那麼即便他是楊渥的姐夫,是新承襲的魏國公,但在各方壓力之下楊渥也只能將其嚴懲,以示公正。
所以李承鼎的這次決定,幾乎就是賭上了自己前途的一次重大冒險。
在他的堅持之下,眾將不得不服從軍令。
軍令如山,不管你是反對還是認同,只要命令下達了,就得執行,這才有了這次出兵建陽的行動。
建陽位於建州城西北方向八十里處,平時這裡作為應為江西交接的前線,駐守有三千人的福建軍隊。
不過這些軍隊的訓練程度和士氣都遠遠抵不上吳軍,再加上李承鼎的打算同樣是以速度取勝,趁著敵軍沒有防備發起突襲。
為了達到最好的突襲效果,李承鼎選擇只帶三千兵力,從小路行軍,一路急行,終於趕到了建陽城下。
到了此時,雖說眾將依舊有人忍不住想勸說李承鼎,不過大家也知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李承鼎並沒有改變主意,那麼就攻城吧。
攻城的難度並不大,建州那邊的守軍警惕心極差,建陽這邊守軍的警惕心同樣好不到哪裡去。
王審知的投降決定,可以說極大的打擊了福建軍隊計程車氣,使得各地守軍人人沒有戰心,大家所考慮的都是將來投降之後,他們會得到什麼待遇,根本沒有守城的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