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1/4 頁)
從建陽到建州,這一路的地勢較為險峻,許多地方都會經過叢林,所以要找到伏擊敵軍的地方是比較容易的。
唯一需要顧慮的是,敵軍畢竟對當地地形更加熟悉,誰也不會知道敵軍會不會為了隱秘行軍而故意走小路。
若是敵軍走小路的話,那麼他們做出的伏擊就要落空了。
所以李承鼎迅速召來向他們投降的建陽守將,向他詢問當地有沒有小路。
“將軍是說從建州到建陽的小路?這個自然是有的,不過這條路比大路更加險要,一般人都不會走這條路。敵軍若是知道這條小路,想必同時也會知道這條路的不好走。所以末將以為敵軍即便前來突襲,也不會選擇走這條小路!”
那個降將名為劉奎喜,乃是建陽本地人,對這裡的地形極為熟悉。
在投靠了吳軍之後,他自然是一心為吳軍考慮。
李承鼎聽了之後不由得皺眉,若是真的如此的話,要判斷敵軍會從哪條道路前來就很難了。
他們既不知道敵軍的統兵將領是誰,也不知道對方會派來多少兵力,想要做出判斷是極為困難的。
不過隨之,李承鼎又笑了起來。
從道理上講,敵軍前來突襲不可能將兩萬人全部派過來,最多其中的一部分兵力。
這樣一來,只要將建陽的守衛做好,保證有足夠的守備力量,那麼即便他們伏擊敵軍失敗了也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
換言之,他們其實是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的。
想到這,李承鼎決定將伏擊點設立在小路之上。
這樣一來,若是敵軍走小路,自然會遭到他們伏擊;若是敵軍走大路,避開了他們的伏擊,並且抵達建陽城下,他們也能迅速返回,與城中守軍裡應外合,夾擊敵軍。
總之,這個安排是隻有好處沒有什麼害處的。
不久,李承鼎留下一千人,與投降他們的建陽守軍一同守城,他自己則親自統領其餘兩千吳軍沿著小路開始設伏。
就在李承鼎他們做好伏擊準備不久,一支五千人的軍隊便沿著小路向建陽趕來。
這支軍隊正是由王延稟親自統領,他們在控制了建州局勢之後便迅速出擊,想要以最快速度突襲建陽。
為了保證他們離開後建州的局勢不會出問題,王延稟在離開前下令將陳陶等依舊忠於王審知的將領全部處死,而那些投靠他的降將則被強迫來行刑。
透過這種立投名狀的辦法,總算是大致上保證了對建州的掌控。
“將軍,前面不遠就要到建陽了,想必敵軍對我軍的到來應該沒有什麼防備,只是不知道吳軍的警惕心會不會也和陳陶一樣差?”伸手為王延稟撥開一條樹枝後,副將陳銘臉色輕鬆的問道。
這條小路兵不寬,許多地方都只能讓兩三個人並肩而行,而且因為樹木太茂盛的緣故,馬匹根本難以在這裡行走。
“吳軍?應該不會像陳陶那樣好對付吧?”王延稟皺眉說道。
在成功掌控建州之後,王延稟立即便按照之前與王延均的約定,開始自稱建州刺史。
不過相比於“王使君”這個稱呼,王延稟卻更加願意其他人稱他為將軍。
戰場上的勝利總是最能鼓舞士氣的方式,當初從福州出兵之時,王延稟手下部將們各個都臉色凝重,不知道未來究竟會如何。
不過經過了成功突襲建州的一戰後,眾將的心氣頓時提高不少,很多人都開始認真思考突襲吳軍的可能性來。
都說吳軍如何如何的強大,但是大家都是一樣的人,都吃一樣的飯,說一樣的話,在真正見識過吳軍的強大之前,又有多少人會真的相信呢?最多他們覺得吳軍也就比他們強上一點而已。
至少王延稟和眼前的副將陳銘就是這樣覺得的,不然他們也不會有挑戰吳軍的想法和勇氣。
“或許吳軍要強大一些,不過只要我軍突襲成功,還是有機會擊敗他們的!”王延稟輕聲說著,接著他又略有些擔憂的道:“好了,對付吳軍的事情還是等到以後再說吧!前些天我軍襲破建州時,竟然讓一些潰兵趁亂逃出去了,也不知道會不會讓建陽這邊有了準備。”
“將軍放心就是,那幾個逃出去的潰兵,也不一定就是往建陽這邊來的,或許他們直接回家當了逃兵呢?”陳銘笑著說道。
“希望如此吧!”王延稟嘆道:“不過這一次突襲建陽,眾將務必謹慎小心,切不可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誰若是出了差錯,本將定斬不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