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部分(第1/4 頁)
不過,自從劉仁恭當上盧龍節度使以來,時間也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經歷了劉仁恭、劉守光兩代人後,燕國的民心還是較為認可劉家的。
雖說劉守光的倒行逆施讓大量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都被迫逃離燕國,但剩下來的眾臣中,依舊有不少正直之人。
這些人都隱隱感覺到,此時稱帝太過心急了。
不過這些人畢竟只敢在暗中議論一下,在劉守光面前卻是不敢勸阻。
畢竟大家都知道,劉守光決定了的事情,誰敢進諫就是與他作對;而與他作對的人,往往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劉守光乃是鐵了心的要登基做皇帝,前段時間他公開在朝堂之上擺放刀斧、砧板,並且聲稱:“敢進諫者殺無赦!”
在他的威懾下,即便許多人心中反對他稱帝,但卻沒有誰敢說出來。
除了一人之外。
“大王,當初滄州被攻破之時,臣就應當身死了,是大王保全了臣的性命,這才有了今日。臣難道就是怕死之人嗎?今日便是大王要殺了臣,臣也要直言,此時稱帝,是萬萬不可啊,大王!”
孫鶴將官帽摘下放在一旁,身子跪伏在地上,老淚縱橫的向劉守光進諫道。
“放肆!你這老匹夫屢次挑釁於朕,朕已經忍你很久了,若不是看在你還有些才能的份上,早就將你斬殺了!如今朕有言在先,你卻不顧朕的旨意執意進諫,你心裡還有半點忠義之心嗎?”劉守光大怒道。
“大王,臣勸大王不要在此時進諫,就是出於臣的一片忠心啊!”孫鶴嚎泣道。
“老匹夫找死!”
劉守光的確是忍耐已久了,以往他身旁的那些親信們勸他將孫鶴殺掉時,劉守光還算有些理智,沒有同意。
不過這一次,他卻是真的怒了。
“我燕國離了你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朕難道沒有你還當不了皇帝了不成?來人,將這個目無君上的老匹夫拉下去斬首!”劉守光大喝道。
幾個侍衛當即進來,架著孫鶴就準備將其拉出去。
“大王,你若是不聽老臣的直言,執意要登基稱帝的話,不出百日定然有大軍前來討伐!”孫鶴大聲喊道。
劉守光決心已定,連登基的典儀都準備好了,怎麼可能在這種時候停下來?
所以心中大怒的劉守光不僅沒有將放過孫鶴,反而下令讓行刑的軍士用土將孫鶴的嘴巴堵上,然後用大斧頭將其一寸寸的剁成碎片。
可憐孫鶴一心為了自己的君王直言進諫,最後卻是落到這麼一個下場,那些心中還有是非之心的臣子們見此一個個都寒心不已。
“連孫先生都落得如此下場,我等又何必留在燕國呢?這種朝不保夕的日子不過也罷!”眾人一陣心灰意冷,許多人都起了離去之意,這其中,就包括了馮道。
對於孫鶴的死,馮道倒是沒有過多的感傷。
在他看來,孫鶴為了向自己的君主盡忠而死,乃是求仁得仁;若是他更在意自己的性命,只怕也不會落到如今的下場。
“當初和孫先生交談時便預料到了今日,如今應驗也算正常。不過我應該現在就離開燕國南下金陵,還是應該再為燕國盡一份力呢?”馮道在心中猶豫著。
亂世之中,保命固然重要,但盡忠也同樣重要。
若是在盡忠與保命之間做選擇的話,馮道自然是選擇保命;不過在性命受到威脅之前,他也不會輕易就背叛。
所以歷史上的馮道才會成為那個官場不倒翁,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卻始終能位居中樞,受到皇帝的信用。
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極有能力,同時又極為現實的人,不會為一家一姓而效死力;但同時,在你山窮水盡之前,他也不會輕易背叛。
這也算如今這個武夫當道的亂世裡,大部分文士都會做出的選擇。
當然,現在的馮道還沒有淪落到後來那樣完全沒有“節操”的地步,所以在離開燕國之前,他才會感到猶豫。
許久之後,孫鶴才下定決心,暫時留在燕國;但若是事不可為,他也會立即離開。
第四百九十八章決裂
孫鶴的死諫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九月十三日,燕王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
之前被劉守光打入監獄的王瞳被任命為左相,齊澀為右相,史彥群為御使大夫。
然而就在他登基稱帝的這一天,契丹人大舉入寇,於當日攻破平州,大肆擄掠,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