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4 頁)
要地區,所以當地甚至連禁軍都沒有駐守,自然不會有多重視。
而楊渥的長劍都密探的主要任務還是對外打探訊息,在對內方面,也就是那些級別相對較高的將領才會重點去監查。
若是連劉崇景這麼一個廂軍指揮使的一舉一動都要受到監查,那麼這長劍都的規模和效率也未免太高了。
再加上劉崇景如今做的事情還沒有造成什麼後果,他所獲得的好處也還在“適當”的範圍之內,所以還沒有引起長劍都的警覺。
楊渥沒有多想便決定恢復劉崇景在禁軍中的職務後,轉而看向範遇道:“這段時間你們長劍都的人對湖南那邊打探的訊息如何了?他們的移民做的怎麼樣?”
“啟稟大王,馬殷搞的移民行動目前已經接近尾聲,從湖南各州大約有六萬百姓被強制遷移到辰州、漵州兩地。”範遇恭恭敬敬的說著。
如今隨著楚王馬殷在轉移發展方向,開始向西南進攻後,這一年多時間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首先就是當地蠻人部族大量向馬殷投降。
這些蠻人部族的實力,從根本上來說是遠遠比不上馬殷的。
之前之所以能夠成為馬殷的心腹大患,那不過是因為馬殷還不夠重視他們,沒有集中力量去對付他們。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那些沒有開化的地區即便將其攻佔也沒有多少利益可言,完全比不上那些經過了開發的土地。
所以在那時候,馬殷的目標自然是向東與淮南或者向南與嶺南爭奪土地。
後來隨著淮南的強勢,感到了巨大壓力的馬殷選擇了與嶺南劉隱交好,雙方罷兵言和,以集中力量對抗淮南。
但兩年前的戰爭表明,吳國的實力的確不是馬殷所能抗衡了,這樣一來,他自然會非常明智的選擇另謀出路。
而在他集中兵力的情況下,在軍隊數量、將士的訓練程度、紀律、武器裝備,以及將領的謀略等方面都大為不如的蠻人部族,自然只有紛紛潰敗或者舉眾投降這兩種選擇。
在奪取了辰州、漵州等地之後,馬殷知道這些地區目前還是以當地蠻夷為主。
這些蠻夷或許在武力的壓服下會選擇向他們臣服,但這種臣服還只是面服心不服,那些蠻人也不可能向他們提供賦稅、兵源等。
這樣一來,馬殷要想迅速開發這些地區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移民。
在他的大力主持之下,邵州、潭州、澧州、朗州等地先後有近八萬百姓被迫遷移,不過因為中途有不少百姓逃亡或者死在路途之中,最終成功抵達當地的只有六萬百姓。
聽到這個結果,在場眾臣臉色都有些不好看,尤其是周隱等文官,更是眉頭緊皺。
這麼大規模的遷移百姓,不僅會造成原本人口就不怎麼多的湖南人口更加稀少,更是會造成大量的百姓傷亡。
自古以來移民就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百姓在遷移途中如何保證他們的安全,遷移到了目的地後如何保證他們不會有水土不服的情況,以及最重要的一點,在百姓遷移之後如何保證他們的糧食供應,這些都是需要精心準備的問題。
若是準備得不充足,只怕一次移民最後就可能會引起巨大的災難,最終成功活下來的百姓可能連一半都不到。
而從馬殷這次牽制百姓的過程來看,他的準備絕對不怎麼充足。
此外,從目前的時間來看,這些百姓遷移過去後今年的農時已經被耽誤了,沒有了今年的收成後,只怕有更多百姓將會餓死!
這對於極為看重百姓的周隱等人來說自然是讓他們極為惱怒的事情。
可惜當初馬殷遷移百姓的時候,吳軍完全沒有準備好,根本無力去幹涉。
嚴可求沉聲道:“這件事倒也不全是壞事,西南諸州,歷來都是蠻夷部族出沒的地區,馬殷願意遷移百姓去開發那裡也不錯,至少將來我們不必費心費力的去移民了。”
“大王,馬殷既然連潭州的百姓都開始往辰州和漵州遷移,從這一點來看他應該是有打算放棄潭州等地了。”相比去心中惱怒的周隱等人,郭崇韜等人卻能更加清醒的看待這些問題。
“潭州之地,馬殷的實力本來就不如我國,上一次還是有百姓的支援才能堅守下去,如今馬殷卻將當地百姓遷移走,這應該是做好了放棄潭州的打算,所以臣以為此時進攻潭州的時機已經成熟了!”李承嗣的意見與郭崇韜差不多。
“看來諸位都覺得應該對潭州動兵啊!不過對江陵呢?諸位覺得江陵應該何時奪取為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