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3/4 頁)
“你們三個沒有什麼意見吧?”楊渥接著看向史儼、侯瓚和郭崇韜三人。
“末將沒有意見!”三人連忙答道。
晉軍這邊很好辦,李承嗣當年就是史儼的上司,侯瓚的資歷和威望更是連史儼都有所不如,自然無法和李承嗣爭奪;至於郭崇韜,他只是一個出謀劃策的軍師而已,更是不可能擔任統帥。
不過樑軍這方,要指定一個統帥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雖然這只是一次推演,不過某種程度上來說,即便只是一次推演的統帥,也能說明眾將在楊渥心中的位置,所以眾將才會極為重視這個統帥人選。
楊渥自然明白他們的想法,不過他怎麼可能會犯下這種低階錯誤,只指定一個統帥而讓其他人心中不愉快呢?
他看向周本、秦裴、朱瑾等人道:“梁軍之中,主要將領一共有三人,王彥章、韓、李思安,你們在場卻是人數眾多,就分兩輪來進行推演。第一輪由周本、秦裴、朱瑾三位將軍參加,其他將軍隨孤一起作為裁判,也好多多關注雙方的排程用兵,襲取其中教訓。”
“至於第二輪,就有柴再用、呂師周和嚴可求你們三人來。其餘眾將也是一樣,與孤一起擔任裁判!”
“大王,你還沒說我等諸將誰為主,誰為副呢!”周本三人對視一眼,開口問道。
軍中之事,要求的是絕對服從,只能有一個人發號施令,其他人最多隻能提出建議,這才能保證不會出現軍令混亂的局面。
所以吳軍大規模出動的情況,除非是分兵幾處,各不干擾,否則一般都會任命其中一個將領為主帥,以負責軍令。
“你們都是主帥,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至於最終採用誰的辦法,那就看你們自己怎麼商量了!”楊渥笑著說道。
“什麼?這怎麼能行?這對梁軍也太不公平了!”柴再用皺眉道。
“公平?戰場上可沒有絕對的公平!”楊渥不以為然道:“更何況,孤這樣安排才算符合實際情況!”
眾將愕然不解。
嚴可求心念一動,笑著解釋道:“大王所言甚是,那晉軍之中,晉王李存勖親自領軍,自然是由他發號施令;不過樑軍之中,雖然主帥乃是王彥章,但大家不要忘了,王彥章畢竟只是一個沒多少資歷威望的新人,而韓、李思安二人卻都是功勳老將,他們可未必對王彥章服氣。所以大王的安排才算符合實際情況!”
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
歷史上的柏鄉之戰,梁軍慘敗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當然是騎兵缺乏,不過除了缺少騎兵以外,梁軍在指揮上的混亂也是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王景仁(王茂章)作為一個降將,即便朱溫對他極為看好,但在梁軍之中他卻沒有什麼資歷威望,根本不足以讓李思安、韓二人心服。
若是對付那些較為弱小的敵人,這一點隱患還不足以致命,比如楊師厚、劉知俊當年作為新人指揮梁軍作戰時,他們面臨的就是王師範或者李茂貞的軍隊,都不算多強的軍隊。
所以兩人都能較好的度過這個“新秀”期,從而逐漸建立自己的威信。
而王景仁卻在一開始就需要和李存勖、周德威指揮的晉軍精銳交戰,他的威信不足這個問題就有些致命了。
而如今王景仁還留在吳國,朱溫任命王彥章來指揮梁軍。
相比於王景仁,王彥章在天下的名氣更小,畢竟王景仁早已經在青州之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後來更是官居寧國節度使。
而王彥章在此前都只是一箇中上層將領,一直沒有獲得獨自領兵的機會,自然不會有什麼名氣。
不過王彥章的優勢卻在於,他乃是梁國培養出來的將領,從一開始的低層軍官,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受到朱溫的看重,這才有了這一次的領兵機會。
而王景仁則僅僅是一個落難來投的降將,在梁軍之中更加沒有根基。
“梁軍在指揮上應該有些混亂,所以這次推演,你們幾個負責統領梁軍的可以各自暢言,自行決定該如何行動。”
“而晉軍一方則由李承嗣將軍負責,史儼將軍,你們三人只能聽從李將軍的軍令!”
“在兵力配置上,梁軍一方有步兵七萬,騎兵一千,其中四萬人為龍驤軍、神捷軍精銳,另外三萬為邢、等州駐軍以及部分魏博軍,戰力相對較低。”
“晉軍一方,共有五萬大軍,其中晉軍步兵約兩萬,騎兵約八千人,王處直的義武軍五千人,其他一萬七千人為王的趙軍。趙軍與義武軍的戰力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