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2/4 頁)
裴二人都堅決反對他的主張。
見了三人相互爭吵,楊渥笑著看向柴再用、呂師周等人,低聲向他們詢問道:“你們將來也要面臨這種選擇,所以你們現在就要開始想想,接下來輪到你們做選擇時,你們又會怎麼做!”
“是!”柴再用三人連忙應道。
其實不用楊渥說,在場之人,包括李承嗣、史儼等,一個個都在想著自己若是梁軍主帥,將會如何選擇。
楊渥也不例外。
不過楊渥所想的,卻不是這一仗該怎麼打,他所想的更多的是,吳國將來組建的騎兵,到底能不能在正面與晉軍的騎兵相抗衡。
吳軍的騎兵數量顯然不能與晉軍相比;論質量,晉軍騎兵主要來源於北方邊民,民風彪悍而且很多都善於騎馬。
相比之下吳軍騎兵不僅缺少馬匹,而且騎兵培養起來更是艱難。
若是數量不如晉軍,連質量也不能與之抗衡,只能進行一些騷擾作戰,那麼吳軍將來若是與晉軍作戰就有些麻煩了。
“騎兵啊,騎兵!”楊渥在心中嘆息著。
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
商討了許久之後,三人最終還是選擇採用周本的意見,不理會晉軍騎兵的襲擾,專心修建浮橋。
在這種情況下,李承嗣也沒有什麼好主意,只能派兵竭力阻止梁軍渡河。
不過樑軍畢竟兵力眾多,而且他們修建浮橋的地點距離梁軍在柏鄉的營地較近,隨時能夠得到營地的支援,處於進退有據的地位,所以楊渥判定,在經過十天的爭奪以後,最終梁軍成功渡河。
不過接下來李承嗣再次選擇避而不戰,繼續使用騎兵去襲擾梁軍後勤補給。
之前的襲擾,梁軍沒有理會,這顯然會極大影響梁軍士氣;而晉軍的避而不戰,更是讓梁軍疲於奔命,沒過多久就變得士氣低迷。
此外,柏鄉只是個小城,城中顯然不可能儲備足夠供給七萬大軍的糧草,這樣一來梁軍在補給上肯定非常依賴後方的支援。
在李承嗣選擇不與之決戰,而是專心襲擾其後勤的情況下,周本三人覺得與晉軍決戰又不可得,深入地境內去進攻趙州,又太過冒險,容易被晉軍截斷後路,從而導致大敗。
所以為了穩妥起見,最終三人決定撤軍回去,等以後再尋機交戰。
對於這個結果,楊渥也是哭笑不得。
若是在現實中,一來三人不一定會有如今這麼理智和穩妥;二來就算他們有足夠的穩妥,但別忘了,這可是王彥章的首次獨自領兵擔當重任,他會捨得自己第一次獨自領兵就無功而返嗎?
此外,就算王彥章不在乎自己的名聲,一心以穩妥為主,但坐鎮後方的朱溫會同意他們就這麼退兵嗎?他一心圖謀成德、義武兩方勢力,他捨得就這樣作罷嗎?
所以說,沙盤推演畢竟只是沙盤推演,與實際情況相差太多了。
在實際中,各方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而且做出決策等也不可能像現在這樣迅速。
此外,周本等人不管怎麼說也是久經沙場的戰將,每一個拿出來不管放到哪一方勢力,都可以作為統兵大將來使用,若是放到那些小勢力中,更是足以擔當頂樑柱的重任。
而梁軍如今的三個領兵將領中,王彥章雖然在歷史上名氣極大,不過他更多的是因為他的忠義,至於他的統帥能力就沒有得到足夠的檢驗。
而韓的能力就平庸了太多,與眼前周本等將領顯然無法相比,除了資歷較老外,並沒有別的過人之處。
這也是為什麼他有著深厚的資歷,但朱溫卻沒有以他為主將的緣故。
至於李思安就更加不用說了,不管他是真有能力而缺乏運氣,還是能力相對不足,總之他過去在戰場上打的那一系列敗仗,朱溫就不可能讓他來擔任主將。
所以梁軍的三個將領,不僅在協調方面比不上週本三人,在能力上更是有所不如。
到了真的上戰場的時候,王彥章三人到底會如何應對,沒有誰能說得清楚,就算是楊渥知道歷史上那一戰的經過,但如今他也難以判斷清楚王彥章的選擇。
在周本三人之後,便輪到柴再用、呂師周、嚴可求三人來擔當梁軍主帥進行推演。
與周本三人以穩妥為主不同,柴再用、呂師週二人可要激進多了,而嚴可求雖然主張穩妥,不過他一人可無法勸說動其他兩人,最終梁軍的行動主要以積極進攻為主。
在李承嗣選擇以騎兵進行騷擾時,柴再用兩人當即決定全軍出擊,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