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部分(第2/4 頁)
在此之前,那些朝中大臣要麼是隻有一半的薪酬,要麼乾脆就沒有薪酬可拿。
連那些大臣的薪酬都是如此狀況,普通士兵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梁軍士兵經常都會有一些活不下去的會選擇逃亡到別的勢力去,此事並沒有什麼奇怪的。
不過讓王感到震驚的是這些逃亡的梁軍士兵給他帶來的驚人訊息:王彥章進駐相州的目的竟然是為了圖謀他的地盤!
更讓他感到擔憂的是,在此之前,梁國供奉官杜延隱和丁延徽二人就已經統領魏博軍以助他防備燕王劉守光的名義進駐深州和冀州兩地了!
“朱溫滅唐社稷,三尺童子都知道他的為人。而大王卻憑恃兩家姻親之好,竟然相信他的好意,此所謂開門揖盜者也。可惜了,此城之人今後不再為大王所有了!”
回想起當初深州守將石公立的勸諫之言,王心中後悔不迭。
開門揖盜!
他和朱溫乃是姻親關係,再加上燕軍南下的確對他造成了巨大威脅,所以在杜延隱和丁延徽二人領兵前來時,他沒有絲毫防備就下令兩州開啟城門放魏博軍進城。
甚至於深州守將石公立堅決反對的情況下,他都選擇將石公立調出深州城,以避免他與梁軍發生衝突。
如今回想起來,當初自己的決定是何等的荒唐,何等的幼稚!
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
幾個逃亡的梁軍士兵帶來的訊息讓王心中深感恐懼,但他卻沒有就此下定決心與朱溫翻臉。
一來梁國即便勢力不如當年了,但實力比起王來依舊強了十倍不止,在這種情況下王自然不敢隨意翻臉。
二來如今梁軍已經進駐深、冀二州,已經成了既定事實,若是翻臉的話,梁軍可以輕易佔領兩州。
至於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王覺得自己與朱溫畢竟是姻親,所以心中依舊存了一絲僥倖心理。
“定然是這幾個梁軍士兵為了富貴,所以自己編造的訊息!不錯,一定是如此!”他在心中安慰著自己。
在和手下人商議一番後,抱著最後的一絲僥倖心理,王提筆寫了一封奏章,派使者送往洛陽。
“……陛下相助之情,臣感激不盡。然而如今燕兵已經返回,與定州王處直的關係依舊親近,趙國已經沒有了外憂,而深州百姓見魏博軍而受其困擾,民心不安。請陛下下令召回魏博軍,臣願以錢十萬貫犒勞魏博軍……”
說白了,王就是想要花錢來請梁軍撤走,不要老是賴在深、冀二州。
可惜的是,他最後的僥倖心理顯然不可能取得成功,幾天之後,朱溫的回書抵達,信中除了安撫王,讓他不要多想外,關於撤軍之事卻是一句都沒有提及。
更讓王感到震怒的是,又過了兩天時間,或許是已經徹底準備好了的緣故,杜延隱、丁延徽二人在深、冀二州同時發動兵變,禁閉城門,盡屠城中趙兵。
訊息傳來,王最後的僥倖也宣告破滅,戰爭不可避免!
與朱溫翻臉後,王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定州向義武節度使王處直說明深、冀二州的變故,另一方面又迅速派遣使者前往晉陽和幽州兩地分別向晉王李存勖以及燕王劉守光求救。
定州的王處直和鎮州的王這兩家可謂唇齒相依的關係,鎮州遭到進攻,王處直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於是同樣派遣使者與王的使者一同前往晉陽和幽州兩地求援。
晉陽城中。
自從李存勖繼位為新的晉王以來,這位年輕的王者一心都想著兩件事情,第一件自然是完成他的父親李克用生前遺留的三大恨事:朱溫、劉仁恭、契丹耶律阿保機。
至於第二件事情,卻是想要有朝一日能與南方那位被他當做一生之敵的吳王楊渥一決高下!
李存勖知道,不管是要擊敗他父親的三大敵人,還是要與楊渥一決高下,他想要實現都需要有強大的國力和一支無敵的軍隊才行。
所以在繼位的兩年多時間裡面,李存勖銳意改革,積極進取。
他先是任用張承業等賢能來整頓內政,懲治貪腐,寬緩刑罰,又大力整頓軍紀,撫卹孤寡,打擊盜賊等等。
雖然還只有兩年多時間,但當初李克用時代留下來的各種弊病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不僅極大的提高了晉國的國力和晉軍的戰鬥力,更是極大提升了李存勖本人的威望。
到如今,整個晉國已經民俗大變,百姓歸心,晉陽的府庫之中總算有了一定的積蓄,不再是以前那樣空蕩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