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部分(第1/4 頁)
櫻�梢運到衲甑奈夤�憑俳�岱淺5娜饒幀�
對此情形,楊渥自然是深感歡喜。
歷史上的南唐為什麼那麼衰弱,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人才匱乏。
如今的吳國隨之高等功勳老臣的逐漸老去,同樣面臨著人才不足的困境,只不過經過楊渥的不斷培養和提拔,這個問題比歷史上的情況要輕微得多。
六月初,當楊渥處理完荊襄的事情,準備啟程返回金陵時,朱溫身亡的訊息終於傳開了。
朱溫,這個在唐末亂世橫行天下三十年的梟雄,最終竟然被自己的兒子所殺,這個訊息讓吳國眾將紛紛震驚不已。
不過楊渥對此卻絲毫不感到意外,畢竟歷史上的朱溫就是如此下場。
唯一不同的是,朱溫死的時間似乎比歷史上的還要早了一段時間。
“畏威而不懷德,僅僅依靠威權來震懾部將,用殘暴來恐嚇眾臣,這到底不是正途!”楊渥心中感嘆。
朱溫,當他氣勢最強的時候,天下各方藩鎮無不懾服於其赫赫軍威,他的麾下更是名將輩出,能人云集。
然而朱溫卻一味的以威權馭下,卻忽視了仁德,他的麾下眾多名將,最終得到善終的都不多。
氏叔宗,朱友恭,這兩位都是梁國當年赫赫有名的大將,尤其是氏叔宗,更是統領梁軍大敗晉軍,將晉陽城團團包圍,甚至逼得李克用險些逃亡草原。
若不是梁軍中恰好出現瘟疫,使得梁軍被迫退軍,說不定那時候晉國就被消滅了,哪裡還有如今的李存勖名震天下。
然而這樣一位名將,卻在受朱溫之命弒殺唐昭宗後,為了擺脫弒君的嫌疑而被朱溫所殺。
此外還有丁會、劉知俊等名將,同樣因為各種原因最終背叛朱溫,至於更早期被朱溫殺掉的大將那就更多了。
光憑威權馭下,在短時間內還可以,但時間一長,眾將都不是傻子,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都知道什麼事情對自己有好處,什麼事情對自己不利。
所以當朱溫依舊強大的時候,他能夠震懾住部將,讓他們心中只有敬畏而不敢反抗,但等到他病倒在床上時,朱友、韓二人的奮起一搏就將他的虛弱展露無疑了。
尤其是韓,雖說他與朱友一同造反的原因有忠武節度使這一職務的誘惑因素在裡面,但更多的卻是來源於畏懼。
若不是朱溫隨意誅戮功臣,導致他們這些老將都感到性命難保,他也下不了那個決心去做下弒君的大案。
除了對朱溫之死心中有所感嘆外,楊渥同時還想到了他的父親楊行密。
楊行密早年創業的時候,在袁襲的建議下殺了不少人,這固然在短短時間內就擴大了楊行密的勢力,但同樣帶來了許多惡劣後果。
後來楊行密改變策略,多以懷德為主,以寬厚示人,很快就得到了淮南眾將的擁戴,再加上宣州之戰擊敗孫儒和清口之戰擊敗朱溫軍,使得淮南的凝聚力空前強大,這才奠定了後來吳國的基礎。
然而楊行密的策略在有些地方又太過仁厚了,尤其是淮南的地方勢力過強,各地刺史都相當於一個個小的藩鎮一般,這極大的分散了淮南的實力,使得淮南在與吳越等勢力交鋒時難以佔到便宜。
若不是楊渥後來進行大力改革,加強淮南的集權,只怕如今的吳國也難以有現在這樣的威勢。
此外,楊行密對待部將的策略同樣存在極大問題,尤其是張灝這個反覆小人,曾經多次背叛,但楊行密依舊委託重用,甚至讓其擔任親軍指揮使,這就為歷史上楊渥被殺埋下了隱患。
“若是僅有威權那是不行的,還必須有仁德;但反過來,僅有仁德而沒有威權,那同樣是不成的,容易被手下人所欺。唯有威權與仁德並重,方為馭下之道。”
楊渥心中有了感悟,同時決定將來自己的兒子也要教導他們威權和仁德,讓他們不能過於依賴其中之一,必須兩者並重才是正理。
……
相比於楊渥的諸多感悟,眾臣心中的感受就簡單多了。
除了一開始的震驚外,接下來就是喜悅。
“昔日朱溫弒君篡位,如今他又死於自家兒子之手,這真是報應啊!”眾人之中,最為歡喜的應該就是朱瑾了。
朱瑾當年為泰寧節度使,曾經與朱溫大戰十年,最終兵敗南下投靠淮南,但他的妻兒家人等都落入了朱溫手中,下場可想而知。
所以朱瑾和朱溫之間的仇恨,比吳國其他人可要深得多。
“不錯,那朱友雖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