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部分(第3/4 頁)
的執行之人就是徐達。
徐達北伐的兵力為二十五萬,或許在如今這個時代二十五萬大軍兵力非常多,但在元末明初的時代,二十五萬大軍真的不算多。
在經過宋朝幾百年的開發之後,整個南方的經濟得到極大發展,人口數量遠遠超過北方。
而就整個中國的人口來看,元朝末年的人口也比如今要多得多,再加上各方勢力基本上都不是像現在這樣用的募兵制,而是徵兵制,這就使得元朝末年的各方勢力之間的大戰,動用的軍隊規模遠遠大於現在。
比如朱元璋那時候手中的兵力多達上百萬,而殘元的兵力同樣人數眾多。
但許多實際動用的兵力卻只用了二十五萬而已。
剩下的軍隊,自然是留守後方,再加上朱元璋親自坐鎮,足以保證後方的安穩。
這樣一來,有一個安穩的後方給北伐大軍源源不斷的提供支援,再加上徐達傑出的統兵能力,所以才能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就攻佔大都,基本上完成了統一天下的重任。
從這個方面來看,楊渥覺得,將來吳國若是要北伐的話,動用二十萬禁軍應該就足夠了,若是在北伐的途中再收編一些梁國的降軍,那麼北伐消滅梁國基本上就沒有問題。
而在後方,同樣需要留下足夠的兵力保證後方的安穩。
這樣算的話,楊渥覺得吳軍至少需要三十萬禁軍,再加上各地留守的廂軍,總兵力四十萬左右。
若是有這麼多兵力的話,再加上合適的策略,北伐就能取得成功!
事實上,宋朝初年趙匡胤時代的禁軍兵力也就是二十萬,到了趙匡義時代才增加到三十多萬。
考慮到如今吳國面臨的敵人晉國和梁國,實力都要比宋朝統一天下時面臨的敵人南唐等政權要強得多,所以楊渥覺得,三十萬禁軍才是最合適的兵力,同樣也是吳國財政所能擔負的極限。
第五百五十八章威權與仁德
“孤以為,若是有二十萬禁軍,再加上一萬以上的騎兵的輔佐,只要運用得當,那麼北伐中原就能取得成功!”仔細思量之後,楊渥向郭崇韜答道。
“二十萬禁軍?再加上一萬以上的騎兵?”郭崇韜低頭沉吟。
其他將領同樣在心中思考著用這個兵力進行北伐的可行性。
沒過多久,郭崇韜道:“陛下,若是真能有您說的那麼多的兵力,北伐取得成功的確大有可能。不過陛下若是用二十萬禁軍北伐,那又應該留下多少兵力防守後方呢?”
“十萬禁軍,十萬廂軍,足夠震懾各方宵小之輩!”楊渥沉聲道。
郭崇韜笑了起來:“既然如此,那麼接下來幾年大王是不是又要徵兵呢?徵募新兵之後是不是又要透過實戰進行磨練呢?”
楊渥到了此時自然已經明白郭崇韜的意思,無非就是擴軍之後在接下來這幾年內借蜀軍的手來磨礪新兵。
不過說實話,即便是增加兵力,楊渥也沒打算建立新軍,而是擴大原來的十個軍,將原本每個軍的兵力從兩萬人擴大到三萬人,總兵力自然也就增加到三十萬人。
之所以選擇擴大每個軍的兵力主要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個方面自然是有足夠資歷和能力的都督人選有些不足。
這幾年下來,當初那些都督們基本上都老了,可以預見等將來北伐之時,還能領兵上戰場的老將只怕不多。
若是再新建幾個軍,只怕有一些軍的都督就只能讓那些能力平庸之人來擔任了,這顯然不是楊渥想要的。
至於另一個方面的考慮,卻是出於實際需求。
這幾年隨著戰爭規模的迅速擴大,一個軍兩萬人已經有些不適應戰爭的規模了。
當初清口大戰時,楊行密不過是領精兵三萬而已;之後淮南的對外戰爭出動的兵力也沒有太多。
像李神福討伐鄂州杜洪的戰事,不過是出動了一萬人而已;王茂章出兵青州救援王師範,也僅僅出動七千精銳。
而現在呢?一場小一點的戰爭就會動用四五萬兵力,像這次攻打荊襄更是出動了十多萬大軍。
這種戰爭規模的極速擴大,使得以前那種每個軍兩萬人的制度有些跟不上時代變化了,所以有必要擴充至每個軍三萬人。
至於郭崇韜提出的借蜀軍之手來練兵的建議,楊渥仔細思考之後,並沒有直接定下來,而是決定暫時擱置,反正這事情又不急於一時。
在江陵停留了幾天之後,王茂章的傷勢大體上有了一些好轉,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