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部分(第3/4 頁)
或者修建更多的道路,將婺州、處州、溫州等相對較為偏遠的地區聯絡起來。
這種以工代賑的手段,自然比單純的賑濟災民要強得多,不過唯一的問題就是糧食消耗更大。
畢竟要讓那些災民出來勞動的話,就必須保證他們吃飽肚子才有力氣幹活,這樣的話自然會消耗更多糧食;而若是僅僅賑濟災民的話,那就只需要維持那些災民不餓死,需要花費的糧食自然少了很多。
事實上,正是因為糧食消耗得更多,再加上以工代賑的手段若是運用不好,再加上有心人暗中挑事,就可能出現類似“莫道石人一隻眼,跳動黃河天下反”的局面。
所以面對災情,歷代朝廷一般都只會提供少量的糧食來賑災,維持那些百姓不餓死就是,免得那些人吃飽了肚子反而有力氣造反。
不過這一切對吳國來說卻不是問題,畢竟吳國現在還處在興興向榮的階段,而且糧食儲備充足,即便是用以工代賑的辦法來接濟災民也完全不用擔心出現造反的局面。
第五百七十一章抗災
雖然楊渥很早就開始為旱災做防備,但他還是有些低估了事態的嚴重程度。
從四月份起,一直到六月初,近兩個月的時間內,整個江淮、兩浙各州幾乎沒有下過雨,江西等地的情況要稍微好一些,但乾旱也持續了一個多月。
長時間的沒有降雨,導致各地河流都幾乎枯竭,便是錢塘江等大河的水流量也下降不少,這就給農業灌溉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除了少數地區的農業種植因為當地水利設施健全而得以存留外,其他地區種植的莊稼幾乎全部死絕。
更重要的是,雖然在六月初各地陸續有了一些降雨,但到了六月底,各地的降雨再次停止,接著又是持續二十多天的乾旱。
這麼嚴重的旱情立即就引起了楊渥等人的極大重視,駱知祥、楊信、徐善等六部大臣們一個個都受到楊渥委託,前往各地巡查旱情。
好在之前幾年裡各地的收成一直都不錯,再加上吳國上下經過楊渥大力整頓後,財賦稅收相對變得合理,百姓的負擔相對較輕,所以家家戶戶靠著往年的餘糧目前還能支援。
但若是旱情持續下去的話,必然會有一些底子較薄的家庭撐不住,最終成為災民。
所以楊渥一面下令免除受災各地百姓今年的農業稅收,一面又下令各地若是出現災民,必須就地予以安排接濟,不得將其趕往他出。
楊渥可是知道,歷史上許多時候出現災民後,當地官府為了自己的政績不受影響,往往會選擇關閉城門,將災民趕到別處去,或者任憑他們自生自滅。
但這樣一來那些災民活不下去,若是有人趁機挑撥,只怕立即就是遍地造反的局面。
楊渥自然不願發生這樣的情況,所以他寧可各地損失一些錢糧也要保證安穩。
五月中旬,池州地區因為顆粒無收,生存難以維續的災民開始陸續湧入城中,好在池州刺史陳長官應對得力,他一面下令開啟倉庫賑濟災民,一面派人維持秩序,防止有人趁機鬧事。
因為陳長官本人在當地的官聲極好,有他出面,當地災民的情緒都很穩定,沒有表現出要造反的跡象。
繼池州之後,宣州、歙州等地也陸續出現大量災民,給當地造成巨大壓力,那些地區的官府擔心災民趁機造反,奪取州縣,所以只敢關閉城門,每天在城門口發放一些口糧來維持災民的生存。
六月初,楊渥下令將在江淮、兩浙等多地修建一系列的農田水利設施,以及一條連線睦州、婺州、處州、溫州等地的馳道,以加強朝廷對那些相對偏遠地區的管控力度。
為了完成這麼大的工程,自然少不得要大量招募民工,而如今的大旱正好就提供了眾多的勞動力。
當然,為了儘可能的保證安穩,不至於出現災民用工過度,以至於被迫作亂的現象,楊渥親自定下了這些工程建設過程中的用工標準,包括每天勞動的時間和給他們提供的食物數量,保證這些民工不僅吃得飽,而且還不至於沒力氣幹活,甚至還有一定的餘糧能夠供應他們的老人孩子,不至於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此外,為了儘可能保證民工的安全,楊渥還規定,每天在最熱的幾個時辰裡不得強迫民工勞動,以免出現大面積的中暑情況。
為了防止有人暗中下手,貪墨賑濟錢糧,楊渥又派出大量人員分赴各地進行監察,凡是查出有貪腐跡象的,一經證實,不管貪腐數量多少,一律處以極刑。
在他的強力手段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