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部分(第2/4 頁)
不俗,而且其麾下眾將都是征戰多年的沙場老將,統兵能力較強,再加上湖南的地利優勢,按照朱溫原本的想法,拖住吳國五六年時間都沒有問題。
然而他卻沒有想到,僅僅過了兩三年時間,馬殷就投降了吳國,將包括湖南、靜江等在內的廣大地盤全部割讓給了吳國。
這個變故當初傳到洛陽時,差點沒將朱溫氣的吐血。
北方對晉國的壓制沒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折損了不少兵力;南方的吳國卻成功消滅了馬殷、王審知等眾多敵對勢力,這就使得朱溫原本計劃好的拉攏吳國,打壓晉國的戰略徹底失敗。
在那之後,可以說梁國已經沒有了戰略方針,完全就是在亂打一氣。
晉國要攻打燕國,梁國就出兵救援燕國;吳國要進軍荊襄,梁軍就聯合蜀軍一氣,想要阻止吳軍的行動。
然而朱溫卻忘了,僅僅依靠梁國的實力,卻想要兩面用兵,這本身就有些不切實際。
最終,不管是阻止晉軍攻打燕國,還是阻止吳軍攻取荊襄,這兩個計劃全部都以失敗告終。
失敗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就是現在的梁國依舊沒有一個合適的戰略方針,就像李振說的那樣,蒙著眼睛亂撞,吳軍來了就抗吳,晉軍來了就抗晉。
若是繼續這樣下去,梁國遲早都要走上滅亡之路。
這也是為什麼李振會憂心忡忡的前來向敬翔詢問對策。
兩人簡單分析了一下局勢,都感到形勢險峻,難以招架,想不出什麼合適的出路來。
過了片刻,李振開口道:“敬兄,你說我國有沒有可能和吳國再次停戰?想來吳王楊渥也不願現在就將我國消滅,免得讓晉國坐收漁利。這樣一來的話,或許咱們有機會與吳國議和?”
敬翔沉吟片刻,隨即搖頭道:“按你說的,咱們的確有可能與吳國議和,不過這樣的議和真的有用嗎?無非是將時間往後拖延幾年而已。而且也解不了現在的難題,吳王對徐州顯然是志在必得,在奪取徐州之前不可能與我軍停戰,難道你要讓陛下直接割讓徐州嗎?”
李振嘆息道:“你說的是,我險些糊塗了。”
梁國與晉國,幾乎沒有停戰的可能,一方面兩家之間的仇怨實在太大,幾十年的征戰早就使得仇怨深入兩軍每個人的心中,誰都不願與對方停戰。
另一方面,晉國即將消滅燕國,在燕國滅亡之後,整個北方就只剩下晉國及其盟友,以及梁國這兩方勢力。
晉國不可能去攻打自己的盟友,那就只有攻打梁國這個老仇家了。
而且不比吳王楊渥這個年紀雖輕,但卻“老奸巨猾”之人,李存勖的性格更加好戰,是個典型的好戰分子,他也不可能選擇與梁國停戰,來搞什麼休養生息。
與晉國難以停戰,剩下的就只能與吳國停戰。
這一點李振和敬翔二人都覺得有可能實現,因為從楊渥的性格來看,此人很可能不會立即北伐中原,而是會坐等晉國和梁國打得兩敗俱傷之後再出兵北伐。
不過正如敬翔說的那樣,現在與吳國停戰也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將來吳國還是會北伐中原;現在停戰,最多隻能延緩梁國滅亡的時間,而起不到別的作用。
思考許久,二人都沒有什麼好主意,一時間房間裡面氣氛顯得極為惆悵,兩人相顧無言。
過了許久之後,敬翔突然開口道:“或許,咱們可以勸陛下遷都長安?”
“遷都長安?”李振有些吃驚道:“長安不是已經……”
當初朱溫攻破長安,將唐昭宗遷移到洛陽來後,為了防止長安落入李茂貞手中,直接下令一把火就長安化為灰燼,甚至那些廢墟都被投入了河中,順著黃河沖走。
現在若是遷都長安的話,難道遷移到廢墟上去嗎?而且李振也沒有看出來這樣做有什麼用處。
敬翔解釋道:“遷都長安,將來吳國北伐中原後,再加上晉國的兵力,咱們是難以同時擋住兩家的進攻的。所以還不如放棄中原,讓晉國和吳國直接對上。那時候……”
敬翔尚未說完,李振便眼神一亮,介面道:“那時候晉國和吳國相互牽制,咱們就能在兩家夾縫中求得生存了。”
“不錯!與其夾在中間遭受兩家的夾攻,還不如抽身開來,讓另外兩家對上,如此便能形成三國鼎立的局勢。此乃死中求活之計。”敬翔道。
李振被他的想法所鼓舞,不過隨即他又遲疑道:“只是這樣的話,咱們就要放棄中原廣闊的地域,那時候咱們的力量必然大衰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