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部分(第1/4 頁)
好在李嗣昭畢竟是一代名將,即便是臨死前也對晉軍做好了安排,他留下遺言將軍權全部交給昭義節度判官任圜,讓其率領諸軍繼續攻打鎮州。
而任圜繼承李嗣昭遺命,釋出的命令和以前完全一樣,鎮州人甚至都不知道李嗣昭已經被射死了。
這位晉軍中的絕代名將,曾經經歷過無數的血色戰場,當晉陽兩次遭到梁軍圍困時,正是他領兵日夜奮戰,這才將梁軍擊退;當梁軍反攻潞州時,正是李嗣昭帶兵在潞州堅守一年多時間,最終為晉軍的勝利贏得時間;胡柳陂之戰,正是李嗣昭率領騎兵發起反擊,從而扭轉戰局;今年對契丹一戰,李存勖身先士卒,結果被契丹人團團圍困,正是李嗣昭帶領三百騎兵衝進重圍之中將其救出,並且一舉擊敗契丹人……
這樣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最後卻死在了五個無名小卒的手中,實在稱得上是陰溝裡翻了船。
當訊息傳到楊劉這邊時,正是朱守殷與吳軍激烈交戰之時,這便是李存勖下令鳴金收兵的原因。
第六百六十七章猛火油櫃
李嗣昭的死僅僅只是一個意外,但造成的影響卻非常之大,只不過現在大家都沒有意識到而已。
楊劉南城,收兵回來的李存勖心中悲憤不已,如同自己的親兄長過世了一般。
他下令任命天雄馬步都指揮、振武節度使李存進為北面招討使,來接替李嗣昭的職位;同時命李嗣昭的兒子們護送李嗣昭的靈柩回晉陽,並把他安葬在那裡。
此時的他雖然還在為楊劉這邊的戰局而頭痛,但他對於李嗣昭的葬禮還是做了精心安排,希望以最濃重的禮節來招待自己的兄長。
可惜他不知道的是,當李嗣昭還活著的時候,昭義節度使下面統領的各州當然是忠心於晉國,不會有任何異心;但李嗣昭能忠心於晉王,他的幾個兒子卻未必如此。
當李嗣昭因為意外而戰死後,昭義鎮這個原本應該作為晉陽藩籬的重要一環卻開始出現問題。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話。
……
吳軍大營中。
楊渥回到營地後,經過仔細回想,隱約間也猜到了可能是李嗣昭戰死的訊息導致了晉軍突然撤兵。
不過因為晉軍將訊息封鎖得很嚴,所以短期內無法證實這個訊息。
而眾將卻依舊在猜測著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好了,諸位將軍繼續疑神疑鬼的猜測也沒什麼用處,咱們還是來說說如何破敵吧。今日兩場正面交戰的結果你們也看到了,有什麼想法不妨都說說。”楊渥抬手打斷眾將的議論。
李承鼎沉吟片刻,道:“大王,從今日兩場大戰的經過來看,臣以為敵軍將士久經沙場,戰鬥經驗十分豐富;在這一點上我軍難以與之相比。”
“不錯,晉軍這十多年來經歷了太多的戰事,燕軍、契丹人、梁軍、鎮州兵、定難軍等等;而我軍最近幾年卻主要是在休整。”郭崇韜點頭贊同。
周本補充道:“另外一點,他們計程車卒多出自北方苦寒之地,不僅身材普遍高大,而且性格彪悍,衝殺起來悍不畏死。再加上他們的軍紀也非常嚴格,這兩者加在一起,這才造就了晉軍的強悍。”
“還有騎兵,他們的騎兵使用起來比我軍更加熟練,更加善於捕捉戰機;在馬背上廝殺更加嫻熟等,這一點我軍的騎兵同樣有所不如。”柴克宏則更加著眼於騎兵上。
……
眾將三言兩語,很快就把晉軍和吳軍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列舉出來。
透過對比不難發現,吳軍在步兵上佔據優勢,且更加適合打正面會戰;而晉軍則以騎兵見長,更適合在平野上打運動戰。
而當前的局勢卻是正面攻城戰,這對吳國來說是一個好訊息。
不過有好訊息就有壞訊息,壞訊息就是晉軍雖然在正面會戰上有劣勢,但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完全無還手之力,而是僅僅稍處下風而已。
這就是說,吳軍的優勢並不明顯!
“當前的戰事以我軍攻城為主,而從敵軍的表現來看,即便他們出城來與我軍交戰,我軍也難以佔到多少便宜;更何況他們還有一座城池可以憑藉!”楊渥皺眉道。
“是啊,有城池作為憑藉進行據守,我軍要在攻城上進行突破實在太難了。所以……”周本面色同樣不好看。
“所以,唯一的機會還是在浮橋上!”郭崇韜斬釘截鐵的將他後面的話說了出來。
若是不將浮橋毀掉,那麼晉軍不僅能得到來自河北的兵力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