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部分(第3/4 頁)
告,正有些倦了,想要回去休息,就在這時,敬翔突然站出來道:“啟稟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嗯?你有何要事要奏,速速說來。”朱友貞連忙打起精神問道。
他雖然能力相對平庸,又寵信趙巖和張漢傑二人,使得朝政有些混亂,但總體來說,他還是一個勤政之人,並沒有像那些昏君一般貪圖享樂。
敬翔不慌不忙道:“臣請奏陛下,遷都回洛陽!”
第五百八十三再議遷都
“遷都回洛陽?”朱友貞愣住了,朝中不少大臣同樣愣住了,只有李振等少數幾人心中明瞭。
當初朱溫在開封起家,一路擴張,最終篡唐立國,建都開封。
不過開封雖然是朱溫起家之地,又是梁國國號的來源,但開封實際上並不適合作為國都,因為這附近四面臨敵,無險可守,作為都城的話勢必需要大量軍隊防守才行。
而洛陽相比之下作為都城就要合適得多,優越的地理條件使得洛陽防守起來要比開封容易得多;此外,洛陽周邊水土肥沃,人口稠密,這些也是作為都城的一個重要優勢。
在此之前的歷代統治者中,一般不是將都城定在長安,就是定在洛陽,就是因為這兩地都有極好的地理條件。
所以朱溫在初期雖然定都於開封,不過立國不久之後就將都城遷移到了洛陽,並將開封定為東都,以博王朱友文為東都留守。
之後朱友殺父自立,同樣以洛陽為都城。
然而朱友貞發動兵變登上皇位時,卻因為他的根基在開封,所以選擇了在開封登位,都城自然也就遷移到了這裡。
如今敬翔突然提出遷都之事,很快就引得朝中眾臣議論紛紛。
“遷都洛陽?這有必要嗎?當初太祖皇帝就是在開封立下基業,如今定都城於此,這不是很好嗎?何必遷都?”
“此言差矣,遷都洛陽的好處的確眾多,別的不說,光是洛陽的地利優勢,就值得咱們遷都,當初太祖皇帝還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才遷都洛陽的?如今遷都回洛陽,這也是應有之義!”
“什麼應有之義?這遷都來,遷都去的,來來回回折騰這些幹什麼?”
……
眾臣議論紛紛,朱友貞心中卻是一沉,他目光灼灼的向敬翔看去,似乎是想看明白此人的居心。
“敬翔在這個時候提出遷都洛陽,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說他不滿朕寵信趙巖、張漢傑二人,所以才有此議?”朱友貞皺眉沉吟。
敬翔卻是不慌不忙,神色平靜而從容,似乎沒有聽到眾臣的議論,也沒有感覺到朱友貞的目光一般。
“好了,吵吵鬧鬧的,成何體統?”這時候,崇政院使李振站出來制止眾臣議論。
他大聲向朱友貞道:“陛下,臣以為遷都回洛陽,這的確有利於防守。昔日東漢,曹魏,北魏,都定都於此,便是隋唐二朝也曾一度在此立都,由此可見洛陽作為都城,的確是有其特別之處的。臣贊同遷都之議。”
敬翔接著又笑道:“陛下,遷都回洛陽,這不僅順應天時,同樣也象徵著陛下繼承太祖皇帝的大業。當初太祖皇帝在開封龍興,後遷都於洛陽;如今陛下同樣在開封登上大位,再遷都到洛陽,這豈不是天意?”
朱友貞點了點頭,此時他已經平靜下來,不管敬翔、李振等人是不是想借此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但遷都之議已經提出,此時不管如何都要給個說法。
按照他的本意來說,自然是不願遷都去洛陽的。
畢竟自他坐上東都留守的位置以來,時間雖然不算長,但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已經對開封有了足夠的掌控力度。
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不願意再遷都洛陽,那裡可不是他的地盤,而是他的敵人朱友的地盤。
不過朱友貞畢竟也不傻,他當然也知道建都洛陽相比於建都開封的好處,別的問題且不說,光是洛陽的優越地理條件就比開封強得多。
這樣一來,梁國就只需一部分兵力就可以扼守險要之地,防備敵軍突襲。
而若是敵軍建都於開封的話,因為開封附近無險可守,就只能用強大的兵力來防守,這很容易被敵軍直逼城下。
事實上,歷史上的梁國正是被李存勖以大軍突襲至開封城下,當時城中兵力空虛,朱友貞在絕望之中自殺,梁國就此滅亡。
朱友貞雖然不知道歷史,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明白建都洛陽的好處。
敬翔、李振二人帶頭贊同遷都,接著又有不少其他文武之臣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