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第1/4 頁)
楊渥心中謀劃已定,當即笑著對身旁的馮道說道:“議和之事,就由禮部侍郎皮光業負責。不過在此之前,你先擬定一個議和的條文來,讓孤看看。”
“是。”馮道連忙答道,同時問道:“那在此之前大王要不要見一見梁使?”
“有什麼好見的?暫時別理他,告訴他,就說孤已經返回金陵了,讓他要議和就去金陵吧!”楊渥一口拒絕。
他已經安排好了行程,連回金陵的船隊都已經準備好了,雖然他是君主,能隨時改變自己的行程,但他怎麼可能為了一個梁國使者就變換行程。
再說了,將梁國使者多晾幾天,這也能表明吳國的態度,讓其更加心急,從而在日後的議和之中不敢多提條件。
計議定下後,楊渥還是按照原本的計劃南下金陵。
與此同時,馮道等人也迅速擬定了一個議和的文書,呈遞給楊渥過目。
“嗯?這就是你們擬定的條文?”回金陵的御舟上,楊渥有些不滿意的看著馮道等人遞上來的文書。
“兩國在現在控制的區域為分界,相互之間保持和平,梁國每年向吳國以高於市價三成的價格,購買至少五十萬貫的食鹽、茶等物資……”
看著這份幾乎是當年淮南第一次與朱溫議和時的條文的翻版,楊渥不由得搖了搖頭。
“這些讀書人果然都不是談判的料,若是在勢弱的時候還知道該如何據理力爭,如何保證自己的利益;但一旦勢強,反而不知道該如何提條件了。”
當年楊渥統領淮南軍第一次北伐,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而朱溫則因為北方戰局糜爛,尤其是魏博各州造反,急需要抽兵去平定,所以朱溫派人與楊渥和談。
那時候淮南一方一來戰爭持續已久,沒有足夠實力繼續北伐;二來楊行密恰好在那時候病重,所以楊渥最終和朱溫達成了一個和約。
當時按照和約,雖然朱溫需要向淮南賠付一筆錢糧,並且需要以較高的價格向淮南購買食鹽,不過當楊行密病逝的訊息傳到北方後,朱溫立即就翻臉,拒不執行和約。
如今馮道不知為何將當年的那份和約找了出來,稍微修改後就呈遞上來,讓楊渥感到十分失望。
“大王,臣以為此時議和與否,對我國來說作用並不大,但和約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安撫住梁國,讓梁國能放心去與晉國交戰,以達到讓他們兩敗俱傷的效果。”
“所以臣以為和約的條款不必定得太苛刻,以儘量達成和約為上。”馮道顯然也感覺到了楊渥的失望,所以立即解釋道。
“你是這麼考慮的嗎?”楊渥臉色這才好了一些,同時對馮道的能力也有了初步的認知。
的確,和談對吳國並沒有什麼用處,畢竟現在的局勢,只有吳軍攻打梁國的,而不是反過來。
但和談對於梁國卻意義重大,別的不說,就說前些天徐州之戰結束後,梁軍兵敗的訊息傳到中原各州後,立即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靠近吳國的各州軍民甚至出現了大舉逃亡的跡象。
若是不能與吳國達成和談的話,梁國不僅需要防備晉軍,還要時刻防備吳軍北伐,在這種情況下又能堅持多久?讓他們與晉國兩敗俱傷的目的顯然也不能達到。
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梁
“大王,達成議和能讓梁國穩定局勢,有利於讓他們與晉國相抗衡;若是我方提出的條件太高的話,一來不利於和談的達成,二來也會加深梁國對我國的戒備;反正我國也不缺那一點好處,何必提出太多嚴苛的要求呢?”馮道小心解釋著自己的意見。
楊渥聽了後頓時沉吟起來。
馮道的意見其實也有一定的道理,如今的吳國還真沒打算從梁國那裡獲得太多的好處,而且即便提出太嚴苛的條件,只怕朱友貞也不會答應。
還不如將條件定的低一些,以儘快達成和談。
不過道理雖然是這個道理,但楊渥還是不打算按照馮道的條件來,至少一開始會提出嚴厲的條件,接著再慢慢降低條件,保證最後能達成和談就是了。
“先漫天要價,然後讓他們落地還錢,這才是談判的正理。否則你若是一開始就提出底線條件,即便和談成功了,只怕朱友貞也會以為咱們怕了他,不敢提出過分要求。到時候只怕還會整出什麼事端來。”楊渥道。
“這個……”馮道愣住了。
楊渥接著道:“只有一開始提出嚴苛的條件,然後逐漸讓步,最終達成的和談,才會讓朱友貞知道和談來之不易,才會珍惜這個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