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第3/4 頁)
原來這人就是吳國近幾年來宣告最盛的將軍李承鼎,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一軍都督,在軍中擁有極大的聲望。
而他身旁的短衫漢子,卻是如今的水軍大統領司馬福,因為常年在船上的緣故,平時都習慣只穿一身短衫。
李承鼎的身份自然不用說,魏國公李神福的長子,年紀輕輕就繼承了父親的國公爵位;同時他還是吳王楊渥的姐夫,而且在統兵能力上有過人之處,所以在多年之前就已經做到都督之位。
經過這些年的鍛鍊後,他的統兵能力有了極大提升,是如今吳**中最負盛名的一位統帥,即便是老將周本的聲望都只能勉強壓他一籌。
而司馬福原本不過是錢麾下投降過來的,按理說像他這種降將是很難在吳**中出人頭地的,不過司馬福卻不同。
他尤其擅長統領水軍作戰,當年消滅廣南曲家的大戰中,就是他親自統領水軍在敵軍身後登陸,配合正面吳軍主力,一舉取得勝利。
再之後,司馬福在吳軍水軍之中的地位不斷上升,如今與另一位水軍統領何敬洙被並稱為“水軍雙傑”。
之所以能得到這麼個稱號,其實與這些年吳國的國策也有關係。
自從統一南方之後,吳國在國內基本上很少動兵,對梁國一直保持和平,坐觀晉、梁爭霸;對蜀國雖然時不時發動一場戰爭,以起到鍛鍊士卒的作用,不過整體上來說還是相安無事的。
不過在中國之外,也就是海外地區,吳國勢力卻在迅猛發展。
吳王楊渥對於海外領地擁有極大的興趣,在統一南方後的第二年,也就是六年前,楊渥便出動水軍力量在南方的呂宋大島、勃泥等地登岸,並且在沿岸合適的地區築城移民,先後建立了呂州、賓州、羅州等四個州。
當然,這些新建立的州城,若是放到吳國江南之地的話,最多也就只能算小縣城而已,不僅城池規模非常小,而且當地漢人百姓也非常少。
畢竟一來吳國國內的人口就不算多,二來中國的百姓原本就不願遷徙,即便吳國朝廷不斷提出優惠政策,以吸引百姓移民,但依舊沒有多少成效。
雖說朝廷也能強行進行移民,不過除了一開始強行移民夷洲,也就是後世寶島,取得了一定成效外,之後移民瓊州的行動就遭到了巨大挫折。
許多百姓聽說自己所在的村落被列入了移民名單後,寧願逃亡異地也不願參加移民。
與此同時,在朝中關於移民的各種反對之聲也層出不窮。
畢竟各州地方的賦稅等都與當地人口息息相關,誰都不願意讓自己治下的百姓遷移到別的地方去。
此外,如今吳國的人口本來就不多,剛剛經歷了唐末戰亂之後,如今雖然稍微安定下來,但各地依舊是土地多而人口少的局面,對於移民沒有迫切的需求。
這些因素最終讓吳王楊渥不得不下令取消強行移民的策略,改為以優惠政策吸引百姓自願移民。
當然,建立了呂州、賓州等海外四洲之後,楊渥接著又在南方後世新加坡一帶建立了一座新的城池,並且命名為獅城,以控制這一處海外貿易的要道。
在這一系列海外擴張的過程中,難免會與那些土著勢力發生衝突,這時候水軍的作用就更加凸顯,何敬洙和司馬福這兩個水軍統領,多次率軍對外征戰,取得了不少勝利,讓他們在國內的名氣也隨之大漲。
當然,除了向南方海外擴張以外,楊渥也沒有忘記向北方海外擴張。
三年前,泰封國國主弓裔的麾下大將王建起兵造反,奪取泰封國的江山,並且建立高麗王國。
這之後王建並沒有忘記派遣使者前來吳國尋求冊封,同時請求吳國派兵幫助他統一半島。
原本對於這個請求楊渥是拒絕的,但最終考慮到若是高麗崛起,也能在後方起到牽制契丹人的作用,所以最終派遣李承鼎率領五千軍隊前往助戰。
就是在那裡,李承鼎連戰連勝,建立了巨大的聲望。
當然,此時司馬福和他提到的“上個月的那場大戰”,卻不是發生在半島之上的戰事,而是發生在半島旁邊的與倭國的大戰。
三年前,有吳國商人無意間在倭國附近的一個島上發現了巨大的金礦,甚至許多黃金就在地表上,不需要開採。
這個訊息頓時就驚動了吳國朝廷,吳王楊渥第一時間就下令派兵去攻佔那個小島,並且動用官府的力量組織人力前去開發。
接下來,陸續又在附近地區發現了一些銀礦和較小的金礦,這些都讓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