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第2/4 頁)
面對契丹人的圍攻,王都很快就抵擋不住,派人向晉王告急。
……
“該來的總是要來,契丹人在這個時候入寇,反而是件好事,拖得越晚對咱們來說反而越糟。”
鎮州城外,晉軍大營之中,在得知契丹人入寇的訊息後,李存勖並沒有感到焦急,反而鬆了口氣。
自從親自領兵圍攻鎮州後,如今一晃快兩個月時間過去,鎮州卻沒有像他預料的那樣迅速陷入崩潰;守軍在議降不成後,反而堅定了抵抗的決心,張處瑾親自登上城牆鼓舞士氣,又拿出大量錢糧來賞賜有功將士,一時間守軍士氣大振,戰意高昂。
結果這兩個月來晉軍雖然不斷圍攻,但除了折損大量將士外,沒有取得半點突破。
除了鎮州這邊的戰事進展不順外,南面中原的局勢發展也有些出乎李存勖的預料。
首先就是吳軍攻城掠地的速度實在太快,南方那些沒什麼兵力防守的城池會迅速失陷,這一點並不值得驚奇;宋州失陷的時候城中僅有三千守軍,又是被吳軍突然襲擊,所以被吳軍攻破也可以理解;但吳軍圍攻鄆州就不同了。
鄆州距離楊劉渡不遠,那裡的守備情況晉軍非常熟悉,深知鄆州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但吳軍同樣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將其拿下;至於東面的各城池更是望風而降。
再對比晉軍圍攻鎮州的進展情況,吳軍這種攻城速度就有些驚人了。
除了攻城速度驚人外,另一個讓李存勖感到不妙的訊息就是,朱友貞竟然選擇讓段凝來作為梁軍主力統帥。
段凝是什麼人?可以說除了朱友貞等少數人外,其他人都知道此人絕非大將之才:一個靠著賄賂,靠著阿諛奉承等各種手段登上高位的將領,他能有什麼統兵能力?朱友貞讓此人為統兵大將,這不是在給吳軍送菜嗎?
所以在得知此訊息後,李存勖便深感不安,同時心中感嘆,當初晉梁夾河對峙期間,為什麼朱友貞不讓段凝為統帥,若是那樣的話,只怕晉軍早就擊敗梁軍,如今也不必坐看吳軍逞威了。
“大王所言極是,契丹人此時入寇對咱們來說的確是件好事。契丹人遲早都要入侵,若是此時咱們將其擊敗,等到來年咱們南下與吳軍爭鋒時,北方戰線就能放心不少;否則咱們與吳軍決戰時,若還要時刻防備契丹人,可就不妙了。”天平節度使兼侍中閻寶出言贊同道。
“不錯,而且末將以為,鎮州守軍之所以戰意高昂,堅決抵抗,無非就是覺得他們還有希望,認為契丹人會來救援他們,若是咱們將契丹人擊退,或許鎮州守軍就會崩潰呢?”神武都指揮使王思同附和道。
“大王,末將以為契丹人必須早早將其驅逐出境,以免其紮根中原,成中原之大患。”其他將領紛紛出言。
在場眾將都明白抵抗契丹人的重要性,深知不能讓契丹人得到紮根中原的機會,不過說道該用多少兵力去對付契丹人時,眾將卻有了爭議。
按照各種傳言所說,這次契丹人入寇的兵力極多,甚至高達三十萬大軍;當然,大家都知道這裡面有很大的水分,契丹人兵力雖多,但也不可能有三十萬人,最多十五萬就了不起了。
而且契丹軍隊中的絕大部分實際上都只是普通的牧民,臨時烏合而已,讓他們趁火打劫還行,真要打硬仗就不行了。
契丹軍隊中真正的精銳軍隊並不多;若是晉軍能將這部分契丹精銳擊敗,剩餘的契丹大軍自然就會崩潰逃亡。
這樣戰例有很多,比如當初李存審救援幽州之戰,晉軍實際上對付的契丹軍隊也就兩三萬人,等這兩三萬人被擊潰後,看上去氣勢洶洶的契丹大軍便徹底崩潰了。
否則若真是有三十萬能夠與晉軍爭鋒的正規軍隊,甚至不要說三十萬,只要有十萬精兵,契丹人也早就侵佔中原了,不至於像現在這樣,每次入侵都被狠揍一頓。
當然,雖然不能高估契丹人的實力,但同樣不能低估契丹人的實力。
作為遊牧民族的契丹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軍隊以騎兵為主,來去如風,機動性很強,即便遭到失敗,其軍隊也能迅速逃離,可保根本不失。
這些年契丹人每次入寇都遭到重擊,卻始終未傷根本,反而在一次次入侵搶掠中壯大實力,就是因為他們逃得快。
而晉王李存勖雖然原本也是沙陀人,以沙陀部族兵為根基起家,但這麼多年下來,沙沱族基本上都已經漢化了,不再以遊牧為生。
這就使得晉軍之中雖然騎兵眾多,比南方各國的騎兵都要佔很大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