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第1/4 頁)
在洛陽鄭州休整了一個晚上後,大軍繼續向西進兵,當天中午抵達滎陽,滎陽守軍率軍投降。
楊渥沒有在滎陽停留,甚至都沒有進城,僅僅派了一千人進城把持住城門,至於其他大軍則繼續向西,於當天下午天黑之前趕到滎陽西面的武牢關。
武牢關其實便是著名的虎牢關,唐朝時因為要避李虎的諱,所以改稱為武牢關。
這裡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地勢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自古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西漢初年劉邦與項羽在這裡大戰經年,最終漢軍成功擋住楚軍的攻勢,最後不斷反攻,取得最後的勝利。
而唐朝初年時,秦王李世民更是在這裡以三千精兵大破夏主竇建德的十萬大軍,為唐朝統一天下贏得了最為關鍵的一場大勝。
不過武牢關雖然地勢險要,但在一般情況下這裡是沒有守軍長期駐守的;如今關內只有連夜趕到此地的皇甫麟率領的兩千控鶴軍防守。
這個皇甫麟倒是個忠義之人,在面對吳軍大軍時不僅堅決拒絕投降,反而不顧疲勞,連夜親自組織守軍守關。
他的兵力雖然不多多,但佔據絕對地利優勢,再加上當時天色已黑,不利於攻城,所以楊渥沒有急著攻城,命大軍暫且安營紮寨。
第二天,楊渥一面命大軍從正面攻打關隘,一面派出小股兵力準備從小路繞道敵軍後方發動進攻。
不過讓楊渥沒想到的是,那支繞道敵軍後方的軍隊剛剛出發沒多久,大軍就已經從正面攻破了武牢關。
原來控鶴軍雖然是梁國禁軍,當初也算得上是久經戰陣的精銳,不過最近幾年控鶴軍的精銳將士基本上都被調往黃河沿線在與晉軍的交戰中消耗掉了。
如今的控鶴軍反而是以新兵為主,沒什麼實際經驗,再加上士氣低落將士們在來武牢關的路上就有不少人逃亡。
昨天夜裡天黑時還好,今天大戰將起,當那些惶恐不安的守軍將士踏上城牆向關外望去,發現關外密密麻麻全是吳軍時,這些梁軍頓時徹底喪事鬥志,結果開戰沒多久就被吳軍攻破關隘,皇甫麟帶著少數侍衛匆忙逃離。
見此楊渥也沒什麼好說的,下令大軍休整一會,繼續向西進發。
與此同時,伊闕關外的周本也發動大軍,費了半天時間將關隘拿下,順利向北進軍。
伊闕關雖然號稱關隘,在古時就是通往洛陽的險要之地,不過這裡的地利優勢畢竟比不上武牢關,再加上守軍兵少,結果被吳軍成功繞道後方,前後夾擊,迅速失守。
至此朱友文所依賴的兩處重要關隘迅速落入吳國手中,東、南兩個方面近十萬吳軍同時向洛陽逼近,兵臨城下之日就在眼下。
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梁(中)
武牢關和伊闕關兩地失陷的訊息迅速傳來,洛陽城中更加混亂,朝中上下官員但知痛哭流涕,對於當下局勢卻是束手無策。
原本朱友貞命張漢倫急速趕往鳳翔向岐王求援,然而因為兩地失陷得太快,以至於張漢倫離開洛陽還不到一天時間,要趕到鳳翔不知道還要等到何時,更何況岐王未必就會出兵來援,即便出兵,援兵也不知何時才能趕到。
援兵既然一時間不能抵達,而朱友貞又拒絕前往關中,那麼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堅守洛陽,然而如今洛陽城中根本沒多少軍隊,即便是臨時大量招募的烏合之眾,其總數也不到一萬人。
更何況如今洛陽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缺兵少將,更重要的梁國上下的人心已經潰散。
禮部侍郎鄭鈺曾向朱友貞提出,自己願意帶著傳國玉璽等寶物前往吳軍大營,向吳王詐降,以儘可能的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朱友貞反問道:“以如今的局勢,若真能解除洛陽之厄,朕自然不會吝惜一件重寶;但朕想知道,以愛卿之策,到底能成功否?”
鄭鈺俯首不語,過了許久之後才答道:“恐怕不能。”
朱友貞身邊眾臣聽了後紛紛竊笑不已。
朱友貞痛哭流涕,不知該如何應對。
趙巖、張漢傑這兩個皇帝的心腹之臣此時也開始為將來做謀劃。
二人以前作為朱友貞的親信,常年把持梁國朝政,連招討使這種重要職位的任免都逃不脫他們的干涉;然而到了此時,他們卻連半點留下來為朱友貞陪葬的想法都沒有。
張漢傑當初去王彥章軍中擔任監軍,結果王彥章兵敗被俘,董璋則投降吳軍,唯獨他那時還在曹州,所以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