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部分(第1/4 頁)
不然萬一晉軍渡河發起進攻,而這些降兵又在後方發難的話,局勢就會愈發的複雜而危險。
就目前來說,這些降軍一部分已經被改造成廂軍負責維持地方,一部分被收編成效義軍,但還有更多卻依舊保留著原本的編制,或者大規模的積存俘虜營中。
其中還保留著編制的主要是在許州上表投降的陸思鐸部,而在俘虜營中的梁軍士兵就更多了,比如在襄陵被俘的近五萬梁軍,在汝州被俘的兩萬梁軍等,目前都沒有進行安置。
如何妥善解決這些俘虜的問題,這是楊渥即將面臨的一大難題。
此外,還有另一個隱性問題不得不解決,那就是新攻取的梁國地盤和原本吳國的地盤該如何融合的問題。
而這就包含著兩個方面,一個是軍事方面,另一個是民政方面。
在民政方面,梁國原本的地方治理結構和吳國就有許多差別,而且兩國的具體國情大有不同,甚至連風俗習慣等方面都有些差異。
最重要的一點是,吳國原本領地上的百姓會不會用一種征服者的心態來對待中原地區的百姓,若是如此的話,兩地之間很有可能會出現隔閡。
要消除這些隔閡,讓兩地完全融合在一起,這就需要楊渥能有足夠的魄力和手段才行。
至於在軍事方面,吳國目前所遇到的問題其實主要集中在一點上面,那就是梁國降將和吳國原本將領,效義軍和吳國禁軍之間的隔閡問題。
當初楊渥成立效義軍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的吸收梁軍降軍來為吳國征戰,但時至今日,隨著梁國的滅亡,效義軍的存在就有可能會成為新的矛盾焦點,從而引發效義軍和禁軍之間的衝突。
最好的辦法就是取消效義軍,將效義軍併入禁軍系統中來。
當然,要解決這些問題倒是不急於一時,此時最重要的還是解決梁國各地依舊未投降的勢力,以及派遣使者向岐國、晉國、蜀國等通告滅梁,並且試探他們的態度。
二月初三日,楊渥下令以張延翰為河南巡撫,將攻佔的梁國領地中,除了山東以外,全部劃歸河南。
二月初四,楊渥命留在洛陽的眾多或是留用或是貶職的降官各自前往任職地任職,不得停留在洛陽。
同時為了儘可能的安撫民心,楊渥以河南、山東兩地剛剛遭逢兵亂為由,頒發詔令宣佈免除兩地今年的稅收,明年和後面的稅收則免半,以儘快恢復兩地元氣。
同時楊渥下令兩省各州地方官員必須儘快編制戶口,並且按照吳國的稅負標準重新擬定稅負,減輕百姓負擔。
梁國久經戰亂,其經濟實力是比不上吳國的,再加上戰況吃緊,每年必須徵收大量稅收來保證國用,所以百姓的負擔極為沉重。
如今一朝併入吳國後,梁國原本各州百姓的稅收負擔反而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若是再加上楊渥剛剛宣佈的今年免稅,明年後面免除一半稅收,可以說各地百姓都能得到極大好處,僅這一政策就足以收取各地民心。
當然了,政策光是制定出來還不夠,更重要的乃是執行力度。
若是不能執行下去的話,再怎麼好的政策也沒用。
為了防止各地官員不顧詔令,自行其是的繼續徵收稅收,甚至繼續按照原來的高額標準來徵稅,楊渥專門下令,命大學士楊廷式從都察院中選擇清廉、幹練的御史分赴各地進行監督,同時暗中又讓範遇派人盯著此事,務必要保證政策落實下去。
二月初五,終於有好訊息傳來,留在寧陵的霍彥威和留在開封的戴思遠在得到梁國已經亡了的訊息後,各自下令投降,並且二人已經準備啟程前來洛陽朝見楊渥。
除了霍彥威和戴思遠投降外,陝州、虢州等地同樣派遣使者前來請降。
除了好訊息外,同樣也有一些壞訊息傳來,比如位於黃河以北的懷州就在梁國滅亡後主動投入了晉國懷抱,讓晉國的勢力延伸到洛陽以北的河內地區。
此外,關中各地一直沒有什麼訊息傳來,顯然那些地區還打算繼續觀望,甚至很有可能像懷州一樣選擇投降晉國,畢竟吳國的體質對地方勢力的限制要比晉國大得多。
當然,對吳國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搞清楚晉國的態度和他們接下來的打算。
為了消滅梁國,晉王李存勖已經親自統領大軍征戰十多年,若是加上李克用時代與梁軍的征戰,那時間就會更長。
花費了如此長的時間,付出瞭如此大的代價,結果最終除了河北之地外,梁國最核心的中原之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