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部分(第1/4 頁)
不僅如此,劉崇景在蜀地多年,對蜀國的情形也有一些瞭解,他將蜀中的地形、人口、各方局勢等詳細情形都細細向鄭仁說明,又添油加醋的向鄭仁描述中原如何富庶,以勾起他的野望。
在劉崇景的極力鼓吹下,鄭仁還真動了心思,開始調遣兵力。
這個訊息很快就被吳國一方打探到,於是才有了這一次楊炅等人的上書。
收到奏疏後,楊渥一開始並不打算應允,畢竟中原的局勢尚未平定,北方的後唐依舊虎視眈眈,是吳國的生死大敵。
放著大敵不去對付,卻發兵遠征西南蠻國,這種事情怎麼看都有些不明智;大長和固然要對付,但最好是放到天下一統之後再來。
這就如同後世明朝先統一天下,並連續出兵北伐,等到將北元打殘了之後,再出動大軍攻佔雲南是一個道理。
所以剛剛收到奏疏時,楊渥並不怎麼重視;不過後來嚴可求卻說道,大長和不過是個蠻夷小國,就敢妄自稱帝,若是不發兵討伐,如何彰顯吳國威嚴?
而且鄭仁既然已經起了入侵中原的野心,就不會輕易放棄;若是不趁著滅蜀大軍還在的時候加以討伐,等到將來大軍撤出蜀中後,鄭仁定然會出兵來攻,到時候大軍來回奔波,反而疲於應命。
昔日王建一戰取勝,就讓鄭仁在之後十多年裡一直保持安分,如今若是能再能取得一場大勝,定能讓鄭仁徹底放棄野心。
如此西南才能徹底安穩,吳國才能安心對付後唐。
聽完嚴可求的諫言後,楊渥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有道理,現在討伐大長和的確比不聞不問要好。
下定了決心後,楊渥終於給楊炅等人回信,同意他們發兵討伐鄭仁,並任命柴再用作為大軍的統領。
這一次用兵畢竟不管是規模還是對天下大局的影響力,都不如滅蜀之戰,再加上西南瘴氣橫行,地方偏遠,楊渥自然不會讓周本、劉信等老將去涉險,而柴再用的年齡相對年輕,身體更加強壯,所以讓他領兵。
為了儘可能保證戰事順利,楊渥又下令從投降的蜀國將領裡面選出對西南局勢較為熟悉的人,來擔任大軍的副將,一路上為柴再用出謀劃策。
十月中旬,經過一個多月的準備後,柴再用率領三萬大軍南下征討大長和國,由投降吳國的蜀軍名將張武來擔任其副將。
……
洛陽城外,軍器監的靶場上。
“轟!轟!轟!”
伴隨著一聲聲巨響,如同從平地裡打了一個個炸雷般,圍觀的眾人望著前方一字排開的六根古怪鐵管子向外噴出的白煙,心中都感到震撼,連忙上前去觀察。
“這就是陛下所說的火炮嗎?果然聲勢驚人,就是不知道威力如何?”
是的,擺在他們眼前的正是火炮。
火藥武器在吳國早就被用到了軍事上,用蘇州炮投擲的榴彈更是吳軍的一大撒手鐧,曾經多次在戰場上取得奇效。
而對於火炮這種攻城利器,後世之人都知道它的威力,將其稱為戰爭之神。
火炮出現在戰場上,也必然會對戰場帶來革命性的改變,這樣重要的武器,楊渥當然不會忘記,早在很多年他前就派人負責嘗試鑄造。
然而可惜的是,那時候的火炮鑄造技藝不成熟,以至於造出來的火炮相比於已經發展成熟的蘇州炮來說,在射程、精準度、威力等方面,都沒有什麼優勢。
甚至於在重量方面,火炮也非常沉重,比起可以拆解的蘇州炮來也沒有多大的優勢。
唯一值得一提的優勢,或許就是火炮發射起來不需要多少人力,不過對於吳軍來說,也不缺操作蘇州炮的那點人了。
除了與蘇州炮相比沒有多大優勢外,那時的火炮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容易炸膛。
是的,早期的火炮都容易炸膛,但不知道是運氣不好還是為何,吳國早年嘗試鑄造的幾門火炮,最後都在實驗場上炸膛了,不少操作火炮的工匠都因此喪命。
也正因此,火炮給人留下了不安全的印象,以至於軍中各將領都很抵制,他們寧願使用相對笨重,但更加安全的蘇州炮,也不願意使用火炮。
畢竟蘇州炮的威力也不差,而火炮若是在戰場上炸膛了,那對於士氣的打擊就太大了。
而對於那些操作火炮的工匠來說,這種危險的兵器同樣讓他們心生畏懼。
所以火炮這種東西雖然早在多年前就已經被吳國的工匠鑄造出來了,但一直沒有投入到實戰中去。